此岸和彼岸——契诃夫与曹禺剧作主题之比较
[Abstract]:Chekhov and Cao Yu's plays are very similar in their themes. They not only criticize the dark real society, but also look forward to the coming of the new world with great enthusiasm. The similarity of the themes of the two plays is derived from Cao Yu's study and reference to Chekhov, as well a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中国戏曲学院;
【分类号】:I0-03;I10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作品写完不要急于发表[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2 黎皓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温小钰;文学的风格与流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辛宪锡;《北京人》探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李蟠;契诃夫是怎样对待托尔斯泰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4期
6 刘乐群;新颖精当的情节结构——契诃夫短篇小说阅读扎记[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2期
7 王远泽 ,张铁夫;论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喜剧[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8 罗毅之 ,伍黎 ,王啸平;话剧问题三人谈[J];上海戏剧;1980年01期
9 李广;海外友人话《握手》[J];上海戏剧;1980年01期
10 王秋荣;鲁迅和《毁灭》[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福霖;;寻找题材和思维方法的突破——关于画报改革的思考[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王先霈;;无“人”难成书——漫议性格塑造在小说创作中的地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3 黄振林;;对话机制的松弛与拆解——新时期话剧形态变化趋势分析[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4 毛俊辉;;从梅花奖说到香港舞台[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徐晓钟;;实现老师夙愿 再读《雷雨》诗情 《雷雨》导演阐述[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6 童道明;;《雷雨》演出的双重意义[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石洪生;;契诃夫与舒克申[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石洪生;;舒克申短篇小说《法庭》的情节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本相 宋宝珍;改编曹禺剧作求形求神?[N];中国艺术报;2000年
2 马莉莉;沪剧的“曹禺情结”[N];解放日报;2000年
3 叶平;拜读契诃夫[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4 止庵;远去的俄罗斯灵焰[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杨剑龙;曹禺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0年
6 万昭;一个老观众的心里话[N];文艺报;2000年
7 ;倾听雷雨[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任洪渊;演员在台下,戏在场外[N];北京日报;2001年
9 阿方;2000年话剧舞台大回望[N];重庆日报;2001年
10 严家炎;由《曹禺访谈录》所想到的[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玲;契诃夫传统与二十世纪俄罗斯戏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研;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康仁;韩国曹禺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禺剧本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静宇;王蒙小说与苏俄文学[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强;现实主义的觉醒与深化[D];湘潭大学;2002年
2 李志强;灵魂的堕落,人性的悲哀——从对话理论看《姚尼奇》的创作[D];四川大学;2002年
3 张yN;从“归纳”走向“解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苏艳梅;论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魏琴;凌叔华小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凝岚;试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创作技巧[D];暨南大学;2002年
7 崔家远;酒的迷狂与梦的憧憬[D];青岛大学;2003年
8 徐晗;《论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雪雨;论契诃夫小说的创作个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岚;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艺术新探[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07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0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