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政治维度的自觉重构
[Abstract]:First, the political dimension of literature come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and evolves into the internal dimension of literature. Therefore, the political dimension of literature is not politics plus literature, but a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of the tens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I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忠厚;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S·H·奥尔森 ,金元浦;文学反应的结构[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6期
3 张子良;陈乐平;;文学的本质:人性复归的特殊过程——“文学是人学”新解[J];探索与争鸣;1989年05期
4 王长俊;走出“误读”的误区——诗歌释义学研究之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曹俊峰;;对文学观念的历史性考察(续完)[J];学习与探索;1991年04期
6 黄伦生;文学的运动特性与文学的文化价值[J];学术论坛;1992年06期
7 陈旭光 ,冯冀;读者阅读接受:阐释与探奥[J];名作欣赏;1993年05期
8 ;文学概论试题[J];中文自修;1995年01期
9 初耘;林莹;晓林;;“文学概论”综合练习[J];中文自修;1995年05期
10 王贺;对文学作品的美学特性和审美心理的再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4 王宇中;;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模式的心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生琳;;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表现看“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不合理性[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蔡运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能动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9 ;剑男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邓笛;;译者的风格[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碧玉 毕飞宇 黄荭 整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依附于别的东西”[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4 胡良桂;守望理想是作家的天职[N];文艺报;2010年
5 李云雷;批评是一种创造[N];文艺报;2011年
6 赵俊贤;文学创作发生研究的回顾与期待[N];文艺报;2010年
7 李玉平;“文化熟知化”与艺术品质[N];文艺报;2010年
8 记者 杨斌鹄 实习生 宋春燕;西安设文学艺术最高奖[N];西安日报;2009年
9 郑寒月;文艺界代表委员参议政紧打务实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李朝全;批评的关键是标准[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胡玉;韩国民众文学与中国底层文学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舟;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探讨[D];南华大学;2011年
2 张磊;语用学与文学作品中的会话文翻译[D];四川大学;2006年
3 郭威;文学文本的大众媒介化[D];山西大学;2008年
4 常超;创造性思维与文学作品[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杜宏;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英汉互译[D];重庆大学;2008年
6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卓;文学作品中语义衔接的对比[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翟燕宁;文学作品中语码转换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张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披文以入情”[D];西北大学;2012年
10 陈新月;文学作品的可译限度——论《水浒传》的再创造性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23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2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