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功利性在文学审美性中的地位和作用
[Abstract]:Since a period of time, our country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research appeared some tendentiousness question. These tendentiousness problems have already had an impact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ies, and now it is time to take them seriously and solve them. For example, there is a certain tendency of "Western Marxism" in the study of literary theory, a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inicization of literary theory.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understanding of aesthetic and utilitarian, formal and content beau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aesthetics. And how to treat the limitations of foreign criticism theory, especially the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of "Sima", and so on. Although these problems have been perceived by the theorists, they have no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m. To this end, we have organized such a group of written talks, on related issues,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We hope that we can further argue and discus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元骧;;何谓“审美”?——兼论对康德美学思想的理解和评价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常磊;“写实”绘画的形式语言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文吉;新批评与语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胤逵;德鲁日宁“纯艺术”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宏;于建玮;;怎样理解功利性在文学审美性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邱纯伟;;新时期文学本性的阐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3 罗瑞芳;文学的功能及与此相关的问题[J];昌吉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宋照敏;;非功利性大众艺术与审美[J];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11期
5 黄擎;;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4期
6 杨辉;;解析我国重点文学理论教材“审美意识形态”论之内涵[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7期
7 董志刚;;审美情感理论的发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钟春林;;文学概论课也可以上得生动精彩——浅谈文学概论课的教学[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梁晓辉;;文学的价值取向及其表现——立足于文学雅俗观念的思考[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董义连;关于文艺品性的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董学文 金永兵;文学与审美关系新辩[N];文艺报;2010年
2 崔立秋 ;文学与时尚化[N];河北日报;2003年
3 ;网络文学:技术乎?艺术乎?[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刘士林;艺术让城市更美好[N];学习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小宁;新世纪文学研究关注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2年
6 京盛;文艺批评的误区[N];西藏日报;2004年
7 王瑞光;博采广纳 锐意创新[N];文艺报;2009年
8 杨向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N];文艺报;2010年
9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视觉文化与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呈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瑶;论艺术之本在于“审美形式”[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艳;从文学惯例探究文学性[D];西北大学;2008年
3 范莉;文学性:扩张与泛化中的坚守[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强世军;论艺术作品中的个人气质[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5 何远强;文学翻译本质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真福;论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正华;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生成背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张明洁;意识形态诗性化过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谭奇辉;文学与文化的纠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薛芳;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3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2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