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与韦利汉诗英译之比较
[Abstract]:Among the scholars and poets who translated Chinese poetry in the 20th century, Ezra of the United States. Pound (1885 / 1972) and Arthur of England. Willie (1889 / 1966) is also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oncepts and styles of translating poems from three aspects: faithfulness, prosody and imagery, and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m of the two masters in their translation. They have different ideas and different styles in translating poems, but they are both skilled and well-rounded. Their translation enrich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in a complementary way and, to some extent, constitutes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recognized by western reader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瑟.韦利汉籍英译在西方的接受和影响”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YB35)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李志红;高霞;;“人鬼情未了”在中国[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3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桂闯;;论《天狗》的现代性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齐军;;试论比较文学的开放性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薛雯;梁实秋反对克罗齐?——梁实秋与克罗齐文艺观的异与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陈文忠;;唐诗的两种辉煌——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研究思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左广艳;;从象征角度看霍尔顿的成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朱祖林;辞断意连得风流——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组合之比较[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10 江溶;危机·转折·建构——读《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3 李怡;;意志化之路上的梁宗岱诗歌与诗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4 王立;;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海洋观中的文化精神[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5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虞和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创新[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周宪;;论作品与(超)文本[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高建平;;论文学理论的性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张东;;论郑敏前期的现代主义诗作(上)[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10 张泉;;21世纪研究民国时期北京文化人的意义——以北京台湾人作家群中的张我军为中心[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惠;阿瑟·韦利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子峰;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形态流变—取法文类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朱雪琴;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4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影;敦煌文献《茶酒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章慧宇;都市迷宫的系统观照与现代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仕敏;以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观解读王际真的《红楼梦》英译本[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郭潇;分判与会通:中西意象理论的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真;西方当代空间化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杭丽;;从意识形态解读庞德英译《论语》的“不忠”现象[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马宇婷;;庞德对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处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5期
3 金琼;异曲同工 各呈芳华——庞德《地铁站上》与温庭筠《菩萨蛮》意象营造之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4 刘燕;李恒;;合成空间理论对庞德《地铁车站》的解释力[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5 杨丽珍;;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1期
6 李侠;;感受“美”的真谛——埃德加·爱伦·坡《乌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党磊磊;;春之交响曲——解读托马斯·纳什《春》中的意象与韵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8 罗朗;意象的中西合奏与变奏——庞德意象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差异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刘莉;;《女拉撒路》的文体学分析[J];社科纵横;2008年01期
10 舒晓兰;;论意象的传递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人与“绝对”的较量——戈麦用诗歌与人生演绎死亡[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秀泉;;意象疗法治验实例[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宣叙意象的美学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刘新文;;笛子类的意象在北宋诗词名篇中的作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桂荣;;归趋新的审美维度——方方近作的诗学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亚岚;王文轲;;词中之月与生命之月——简析李煜词中“月”的意象[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汉字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10 李世庆;;城市设计的准则:以“公众意象”为本——以上海市鲁迅公园附近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线条中的无言韵律[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本报通讯员 钟晓冬 本报记者 宋志明;踏着和谐的韵律奋进[N];陕西日报;2004年
3 记者 段世文 赵宝锟;百事风波仲裁有音 四川韵律再提申请[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何西来 陈建功 韩作荣 李小雨 毕胜 文羽 张同吾 吴义勤;他按准了时代的脉搏[N];文艺报;2010年
5 ;百事与四川韵律难“离婚”[N];华夏时报;2003年
6 邵振国;撒网于湍急的水面[N];文艺报;2011年
7 记者 苏南;百事纠纷瑞典仲裁未果 四川韵律转向国内诉讼[N];市场报;2003年
8 新华社记者;上海,,奔腾着流动的韵律[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刘新文;北宋诗词中的笛子类意象[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寓真;情是诗之魂[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2 许兴宝;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明;“医者意也”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梁笑梅;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论[D];苏州大学;2004年
7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8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9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罗燕萍;宋词与园林[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春宏;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中的声音效果[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骏;从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看英国文学中的荒岛意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仝铮铮;无边的悲怆与苍凉[D];扬州大学;2002年
5 邓月萍;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英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纯尘;余华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健;从个人到众人的艰难跋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代球;汉语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及意象的翻译:功能翻译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常金莲;《金瓶梅》意象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雷苗;意象的色彩——工毛画设色简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434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3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