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施莱格尔艺术研究的“断片”式解读
[Abstract]:In this paper, F. Schlegel's "there is no other art theory, only historical art theory" as the key to ask questions to the art theory, focusing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 Schlegel's study of Greek art shows his "image" as an art historian or art theorist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rather than the usual "image" as a literary histori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hinking" in the matter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inking.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J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永军;;醉:诗意的自远与本能的迷醉——中西酒文化精神之比较[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旭光;论第四代导演与现代性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陈旭光;九十年代:文化转型与先锋诗歌的“后抒情”[J];当代文坛;1996年04期
4 万孝献;;麦田里的守望者——论海子大地乌托邦的诗意栖居[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杜玉梅;;生存思考中沉重的突围——《狂人日记》与《一地鸡毛》知识分子主体形象比较[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6 杨四平;重读海子[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谢晖;诠释法律的主观性及其原因[J];法学;2002年08期
8 田春,孙辉;艺术与想象——胡塞尔艺术美学思想探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刘治良;济慈美学思想浅谈[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刘成友,蒋先武;并不浪漫的“后期浪漫派”[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蔡向荣;;我见青山多妩媚——论辛弃疾山水田园词的意象[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俊杰;;试析《日出》中陈白露的自杀[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海晴;余光中新古典主义诗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易崇辉;时间的线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少咏;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银;反叛与重建[D];郑州大学;2001年
2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莉;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4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5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华斌;论李贺诗歌创作的心理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志华;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丽;通往精神家园的体悟之路——庄子诗性解读[D];青岛大学;2004年
10 张根云;《庄子》变形艺术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德·奥列德洛格 ,朱奇;西非的艺术[J];世界美术;1980年01期
2 奚静之;俄罗斯的《艺术世界》[J];世界美术;1980年04期
3 张仃;民族化的油画 现代化的国画[J];文艺研究;1980年01期
4 叶林;探索舞剧的奥秘[J];文艺研究;1980年03期
5 钱绍武;杂谈形式感[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6 伊之美;感光器材代替不了真正的绘画——评鄂华同志的一个观点[J];美术;1980年11期
7 刘建洲;临摹壁画的一点体会[J];中原文物;1980年02期
8 金名;相声、参军戏及其他[J];文史哲;1980年05期
9 邹振环;六朝石刻与外来雕刻艺术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10 ;《山茶》自白[J];华夏人文地理;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彦士;;人的二重性与艺术悖论——古代艺术政治论到现代功利论的文化误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谢玉明;;日本京都离宫的建设与管理[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3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4 杨景春;;主体人格的物化——毛泽东诗词“水”意象论析[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5 凌继尧;;“持矛者”的美学意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阮琼刚;;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左奇志;;论美术史教学中对比方法的运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刘浩;;感受伦勃朗的色彩艺术[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叶芳;刘波;;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之我见[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王丹丹;;音乐欣赏课在高等专业音乐学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星;再现敦煌壁画辉煌[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王玮;三年艰辛引出艺术的故事[N];光明日报;2000年
3 尹吉男;没有问题的艺术史是否成立[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理论旅行:对话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曹意强;第三十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伦敦二000年)与中国美术史[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曹意强;没有理论,历史照样可以留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魏学峰;关于张大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1年
8 罗高寿;触摸俄罗斯文化[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刘文才;捷克:中学课外活动如何搞[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刘逸;走进艺术森林[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殷双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3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4 姚义斌;六朝画像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6 汪涤;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沈玉;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小庄;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文;一语天然万古新——论真情自然艺术之生命[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广抒;四种钢琴基础教材之比较研究——《拜厄》、《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及《小宇宙》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金蕾;论直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樊禾心;C·P·E·巴赫和古典奏鸣曲式的建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5 孙龙杰;静谧的田园诗[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家春;对毕加索绘画和言论的思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万仁甫;黑格尔文艺史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熊绍明;线条在油画语言中的状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陶宇;温和的反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10 彭帆江;近二十年来八大山人书法研究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46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4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