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韵与意境的联系与区别
[Abstract]:The predecessors often make vague grasp of "charm"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which fully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logical and ultra-logical aspects of art. Modern aesthetics needs to distinguish them from each other so that they can occupy their own place in the basic theory system.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Qi Yu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lie in their integrity and empty spirituality, and their similarities lie in that they all embody Tao,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evocative, and therefore transcend the regulation of language. After all, the two are different: the charm is expressed in the outer layer of the artistic text, is the seal of the creator's unconscious, and its inherent contradiction is strength and beauty,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rtistic conception lies in the innermost level of the artistic text, is the product of the creator's imagination, based on the commonality, its inner contradiction is emotion and scenery, limited and limitless. For artists, to present charm is a higher pursuit than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课题《“气韵”范畴的深广来由、丰富涵义和现代活力研究》(08JA75104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衍柱;精校经典文本与聊斋学的发展[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李思民;语境的理论阐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祝敏青;解构中重新建构的文学语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董晔;现实生活向艺术文本的生成——美学源构关系的发生及运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刘月新;传播方式与文学活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路庆平;语音发展与古诗文朗诵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赖力行;文学批评家的素质和才能[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8 李衍柱;《经典文本与文艺学范畴研究》自序[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黄海澄;;回到想象——“形象思维论”驳议[J];南方文坛;2006年06期
10 余达淮;论诗歌中的生态伦理精神[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玉伟;“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卢敏;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季桂起;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陈亚平;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7年
6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初志红;威拉·凯瑟作品的叙事技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简敏;余华小说的时间策略[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静;柳永三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崔书颖;球形思维模式:解构广告创意[D];河南大学;2006年
7 赵友龙;白先勇小说的沉沦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业兵;尧斯接受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6年
9 孙文婧;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范德龙;欧洲史诗传统视野下的《失乐园》[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刘;;浅析中西方艺术的哲学背景[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古风;现代意境研究的学科建构[N];光明日报;2002年
2 晓辰;牙雕镂空八仙福寿提盒[N];中国商报;2007年
3 玛丽·怀斯曼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 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用水与石叙述:中国实验艺术家探究艺术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蔡树农;艺术的震撼与震撼的艺术[N];美术报;2008年
5 中国作协主席 铁凝;当代作家要继承鲁迅精神[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春;翰海春拍三亿五收官[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王凯;相约十年[N];美术报;2008年
8 张忠义;古代书画火爆市场的十个理由[N];中国艺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梅;从发生现象学阐释中国古典意境[D];西北大学;2010年
2 蔡晓丽;论文学意境生成的审美心理律动[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3 皇甫大雁;意境生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扈庆燕;感悟“为人生的美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申合娟;意境理论生成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6 王瑞;论宗白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学探索[D];新疆大学;2008年
7 胡秀芬;从莱辛、苏轼诗画观探析中西不同诗画观的必然性[D];西南大学;2007年
8 赵星垣;艺术意象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丁鹏;气韵:生命之力与生命情致的融合之美[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10 李燕;宗白华意境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7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4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