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艺术以及反再现运动——西方现代文艺的一种考察
[Abstract]:The imitation theory derived from ancient Greece has always regarded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world as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art, and thought that art should reflect the reality as perfectly as a mirror, which is the reason for the realistic tradition. However, modernists believe that the artistic reproduction of realism is nothing more than an "aesthetic illusion". Behind it lies the disgraceful intention of ideological control,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ntoxicating with the "comfortable" reappearance of the content. It also turned man into a tame majority of society. Therefore, modernist art has a strong spirit of anti-reappearance, and links the anti-reproduction of art with political change, but its political paradoxes also show up. The art practice of complete counter-reproduction runs counter to its radic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views.
【作者单位】: 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J1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Clement Greenberg,易英;走向更新的拉奥孔[J];世界美术;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张丰君;;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9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程致中;;草根英雄叙事与家国情怀抒写——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史诗性品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比较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当代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军;;中国古代农耕图像初探[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6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10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琳娜·帕佩尔诺;林精华;;当代西方对俄国白银时代文化的认识[J];文学前沿;1999年01期
2 李少君;马桥事件:“模仿说”背后的实质[J];东方艺术;1997年03期
3 王中原;;“灵魂”的哲学——从灵魂回归的角度阐释柏拉图的“模仿说”[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黄红日;西方关于文学本质论探讨的发展与演变[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5 列奥·施坦伯格;沈语冰;;另类准则[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列奥·施坦伯格;沈语冰;;另类准则[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2期
7 李丽;;试论“模仿说”的嬗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2期
8 赵梦秋;;从古希腊“模仿说”看仿生学设计[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马克·邦兹;钟子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J];人民音乐;2006年03期
10 徐慧;;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艳利;;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运作者思维方式的对比分析——兼评斯科特的极端现代主义批判理论[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林丽娟;;仿写之妙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5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健忘的政治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7 王荣江;;后现代主义对待科学的策略及其危害——由索卡尔事件想到的[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刘士杰;;不屈的意志 不懈的追求——访老诗人绿原先生[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9 金元浦;;转向:处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兼论贝斯特、凯尔纳的《后现代转向》[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莉;;谈谈低年级的说话训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雪根;有多少城市可以推倒重来[N];中国信息报;2006年
2 艾丽斯·罗桑;塑料椅:现代主义者的追求 环保主义者的梦魇[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后现代视野下的“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4 汪正龙 (南京大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虚构与人类生存[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汪再文;后现代主义建筑[N];中国建设报;2006年
6 西华县艾岗乡麦庄学校 侯保生;抄袭、模仿与借鉴[N];周口日报;2008年
7 冯原;城雕的情感密码:威严 崇高 勇气[N];东方早报;2008年
8 罗敏;建筑师的家居设计[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唐玉清;后现代之于法国[N];文艺报;2006年
10 陈乐民;忆张芝联先生[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戚广平;“非同一性的契机”:关于“建构”的现代性批判[D];同济大学;2007年
4 董立河;历史与想象[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庆;多元论下的本真性理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子青;模仿说:从古代到后现代[D];南京大学;2011年
2 章二文;从异化到和谐[D];安徽大学;2007年
3 王勋;从自然之物到心中之物[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艾洁;论“模仿说”在西方文论中的发展及其现状[D];新疆大学;2007年
5 孟祥云;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黄海宁;论《布瓦尔与佩库歇》与福楼拜创作风格的转型[D];湘潭大学;2008年
7 陈旭霞;古希腊罗马视觉艺术中的“模仿”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秀芬;从莱辛、苏轼诗画观探析中西不同诗画观的必然性[D];西南大学;2007年
9 陈晓;江山之助:地理环境对艺术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中原;灵魂的自我观望与柏拉图美学[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48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4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