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编号:11CZW01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华;;儿童文学的言说方式及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胡艳;;浅析庄子言“道”方式[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3 谭维智;;论庄子言说方式的道德性问题[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4 姜宗强;;希伯来先知的伦理观与言说方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冯前林;;可说与不可说——《老子》道言观再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黎晓莲;;言说不可言说之说——言无言[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胡艳;;庄子与维特根斯坦言说方式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6期
8 袁名泽;;《庄子》寓言体行文之由探微[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少军;;对话与公案—论禅宗公案的对话言说方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戴勇;;《淮南子》的汉赋化言道方式及其美学意义[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江涛;;诗维的向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谢应光;;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张蓬;;哲学主题的历史转换与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意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刘宗庆;;在已动之性与未动之情间问学——评魏家川《先秦两汉的诗学嬗变——从“〈诗〉云”“子曰”到“子曰诗云”》[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5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国恩;吴矛;;市民世态 历史文化 欲望叙事——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三种表述[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春青;;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及其出路问题[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贾正传;;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卢秋红;;“人类的光线,在暗”——李小洛诗歌的超性别写作[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田智忠;;即气论仁——朱子仁学思想的精神特质[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达;自己的言说方式[N];文学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s,
本文编号:2488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8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