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世界比较诗学史的话语建构──兼及对《世界比较诗学史》的评论

发布时间:2019-06-19 03:49
【摘要】:正《世界比较诗学史》是以世界四大诗学体系(中国、印度、西方与波斯—阿拉伯)为纲目的诗学史,旨在建立比较诗学的中国理论模式与话语,这是一部以理论观念创新为目标的论著,涉及诗学史与诗学理论的广阔维度,征引了较为丰富的材料。目前欧美学者尚未见有类似论
[Abstract]:The History of Comparative Poetics in the World is a history of poetry based on the four poetics systems of the world (China, India, the West and Persia-Arab). It aims at establishing the Chinese theoretical model and discourse of comparative poetics. This is a work aimed at the innovation of theoretical ideas, which involves the broad dimensions of the history of poetry and poetics theory, and draws more abundant material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imilar theory among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lar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荣胜;;到了书写比较诗学史的时候吗?——评方汉文主编的《世界比较诗学史》[J];文艺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红梅;;试论英译汉过程中的多视角观照[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刘介民;总体文学理论的新架构——曹顺庆《中外比较文论史》评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刘介民;;解构翻译与后现代“变异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朱俊霞;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5 向天渊;;百年中西比较诗学概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刘晓春;比较文学的基因焦虑感——从ICLA会议主题看比较文学学科的变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孟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论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地位与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张荣翼;;关于文艺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陈硕,倪艳笑;文化转型与鲁迅的直译理论[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汪丹莉;;中国诗文域外变异中的一种深层结构——兼谈对钟玲女士《美国诗与中国梦》的一点意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文初;;从拉斯蒂涅与七哥的比较看西方文学对方方的影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桃香;叙事理论视野中的迷宫文本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任树民;先秦两汉抒情文学的诗性特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5 田义勇;中国文论体系建构的观念奠基[D];复旦大学;2008年

6 胡苏珍;跨语际实践中的新诗“戏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陈玉珊;论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吴(燕日);翻译相异性[D];暨南大学;2006年

9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李夫生;现代中国文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1919~1949)[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杭慧;超越历史的现代叙事——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D];江苏大学;2008年

2 李庶;全球化视域下的流散写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安利敏;希区柯克镜头中的弗洛伊德[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玉晶;唐诗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成因探讨[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吴娟;论蒋孔阳的比较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8年

6 李志凌;论中西译者汉诗英译中诗艺关怀的生成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7 安杰;英语新闻报道篇章模式与思维模式关系之跨文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林丽英;奏响现代戏剧之序曲的美妙音符[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秦鹏举;张资平与日本自然主义[D];湘潭大学;2008年

10 董琳;多元文化语境下文学与电影的整合[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凯;;略谈性别意识和比较诗学[J];艺术广角;1997年03期

2 陈跃红;比较诗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3期

3 谭佳;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4 吴兴明;理路探微:诗学如何从“比较”走向世界性──对曹须庆比较诗学研究的一种解读[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3期

5 曹顺庆;寻求比较诗学研究的新路径[J];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02期

6 向天渊;;取熔中外 志铸伟辞——曹顺庆及其比较诗学学术团队述评[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7 周晓风;;二十世纪中西比较诗学的早期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8 谢向红;;对话:阐释学与比较诗学的遇合[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欧阳文风;;“一个独特的存在”——论宗白华比较诗学的独特魅力[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玉;;“共同诗学”与“复合诗学”——对比较诗学终极目标的一点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文泉;;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为平台,多样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修刚;;前言[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绍平;;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格非;;外国文学,翻译文学,抑或中国文学?——走向一种当代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双重语境下的文学翻译观[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汪政;;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评《水乳大地》[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汤一介;;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8 王立;;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海洋观中的文化精神[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9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朴宰雨;;韩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A];现代东亚语境中的鲁迅研究——中韩鲁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伟f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6 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宋庆宝;拜伦在中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朱云生;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吴塔娜;《青史演义》文献史科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星;论叶嘉莹的比较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费书东;他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论方平的跨语际实践及其比较文学史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漆秋香;西方“乐园”与中国社会[D];四川大学;2006年

4 孙立春;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认识[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侯朝阳;《劝世良言》与《圣经》[D];河南大学;2006年

6 管新福;斯达尔夫人文艺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7 富天娇;试论“虚静”与“迷狂”[D];延边大学;2006年

8 何谊萍;李白《上云乐》中基督教成分试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晓岗;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林;魔法石的力量[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2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02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