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

发布时间:2019-06-26 08:08
【摘要】: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运用现象学的观点与方法反思和批判了西方传统美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模式、心理学模式,确立了现象学艺术意味论。现象学艺术意味论,具体研究了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文学艺术的各种意味、文学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对德国文学思想转向现代具有重要作用。
[Abstract]:Geiger is one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German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He reflects and criticizes the dual opposite thinking method, epistemological mode and psychological model of western traditional aesthetics by using the viewpoint and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and establishes the phenomenological artistic meaning theory. The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of artistic meaning, which studies the value relationship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various meaning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aesthetic activ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urn of German literary thought to modern time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50.11-44207)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小光;;二十世纪的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1期

2 周农建;;胡塞尔的现象学(续)[J];哲学动态;1983年09期

3 吴宗英;;海德格尔的后现象学的经验[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11期

4 佐腾长 ,梁今知;大夏河流域的历史地理考察——以《水经注》的记述为中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5 J.M.波亨斯基;李真;;现象学的方法[J];世界哲学;1984年03期

6 项宗萍;罗杰斯的心理研究方法[J];心理科学;1985年04期

7 张蓬;;现象学方法与结构主义方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段小光;精神的分析和存在的精神分析[J];现代哲学;1986年01期

9 摩根;卢野鹤;;现象学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08期

10 T.欧文斯;高地;;现象学和主体间性[J];世界哲学;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蓝天;;膜结构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周祯祥;;现代符号学理论和中国符号学研究的可能性[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蓝天;;21世纪的大跨度空间结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蓝天;;膜结构——成就、问题与展望[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秦金亮;;论心理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钱捷;;《几何学的起源》和发生现象学[A];“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柯小刚;;黑尔德“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与儒家“慎终追远“的祭礼空间——对中国伦理“井源”的一个政治现象学-解释学探入[A];“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尤娜;杨广学;;现象学的心理研究方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吕武吉;;中国哲学的重建:梁燕城、牟宗三与现象学[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儒学卷)[C];2005年

10 谢爱华;;还原与诠释:宗教田野经验的现象学考察[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文明;范畴的“运用”与中国哲学的“盘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宋旭红;回到文学:对外国文学研究出路的一个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记者 清郁;探寻价值论研究的新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景天魁;关于社会学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李晶;发展民办教育的美国经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6 朱小蔓 其东;教育现象学:走向教师的教育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陈璇;哲学研究方法是高教学术成就的铺路石[N];科学时报;2004年

8 杜以德 柳士彬;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9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王益明;测量幸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托比亚思·福民(Tobias Voss) 刘海颖/译;畅销书重围中的文学追求[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尚明;绝对价值观念如何可能?[D];复旦大学;2005年

6 金寿铁;心灵的界限[D];吉林大学;1999年

7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冬冰;走在理性批判的迷宫里[D];安徽大学;2001年

2 高红艳;面对“新闻价值”本身[D];暨南大学;2002年

3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林栋梁;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立宏;舍勒价值伦理学探析[D];中南大学;2004年

6 高波;论美学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山东大学;2005年

7 崔光辉;高级对象的意向性把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邵君秋;现象学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5年

9 蒋邦芹;此在·世界·存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田甜;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6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06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