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对“人”的发现和疏离——巴赫金《拉伯雷研究》狂欢话语的意义与局限

发布时间:2019-09-16 11:40
【摘要】:《拉伯雷研究》中的狂欢话语分析在民间诙谐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人文精神自由欢乐的活水之源,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双重角度对"人"的重新发现。同时巴赫金对狂欢话语的放大也难免有"过度阐释"之嫌,其文本中无所不在的民间性和狂欢话语的非理性、集体性和乌托邦色彩,又无可避免地拖出了作者身后时代阴郁的身影。从对过去的、未来的、集体的"人"的强调走向对现实的、经验的、个体的"人"的疏离,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在与人文精神的对话中既凸显了他的意义,也暴露了他自身的局限。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I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禹建湘;;后现代语境下乡土想像的新方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胡俐;黄春华;;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单中惠;勾月;;近代欧洲绅士教育简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刘湍康;张永清;;《廷臣论》中的贵族理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郭雪峰;;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几点解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周春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7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雪岚;超越文化[D];厦门大学;2000年

9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孔德鑫;爱·摩·福斯特的“联结”之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红霞;从关联理论角度看汉英公示语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艳丽;觉醒在新南方:关于尤多拉·威尔蒂《乐观者的女儿》的主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晓明;故乡面与后现代的恶之花——重读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赵心宪,陈孝军;沈从文乡土小说模式的三种意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周景雷;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3期

4 ;众说纷纭谈《秦腔》[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4期

5 易竹贤,陈国恩;《丰乳肥臀》是一部“近乎反动的作品”吗?——评何国瑞先生文学批评中的观念与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亚平;;狂欢理论的有效性及其阐释边界[J];齐鲁学刊;2011年04期

2 孙长军;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研究[J];江汉论坛;2001年10期

3 徐妍;;批判、超越与开拓:巴赫金多元视阈中的话语面相[J];江汉论坛;2009年09期

4 夏忠宪;深深植根于民间文化的创见[J];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5 秦勇;;狂欢中的躯体——巴赫金躯体理论渊源初探[J];新东方;2008年10期

6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J];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7 袁建军;;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蕴涵[J];小说评论;2010年S2期

8 邹赞;;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钱中文;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作者——巴赫金的叙述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01期

10 夏忠宪;拉伯雷与民间笑文化、狂欢化——巴赫金论拉伯雷[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关于陕西民间文化产业化的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孔德安;;关于我国民间文化在产业化发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A];2004年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全省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论文集[C];2004年

3 李细枚;;传统文化呈异彩 民间艺术谱新篇[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丁宗伟;;浅谈如何培育发展民间群众文化[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赵莹莹;;民间文化的另一典型——试论会道门文化及其特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张鹏宇;;民间文化与旅游及其产品开发[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玖香;;碧石渡镇民间文化活动调查与思考[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8 马知遥;;寒食、清明的人文传播和现代传承——以山东当地清明节习俗为例[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9 金煦;;民间文化 与时俱进[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游自荧;陈泳超;;“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大事记[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冀文海;保护民间文化遗产需要法律盾牌[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刘德伟;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得到认定[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记者  刘先琴 李可;河南认定和命名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杜再江;我省7名民族民间艺人上榜[N];贵州民族报;2007年

5 记者 陈茁;民间文化之乡越来越多[N];河南日报;2006年

6 徐冠一;三十九位传承人脱颖而出[N];吉林日报;2007年

7 潘英 郑英;13项江阴民间文化申报省级“非遗”[N];江阴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婷;散落民间的“珍珠”亟待串成项链[N];文汇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海峰;她把“小河美女”请到美国展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10 民革上海市委会;扩大上海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的建议[N];联合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4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5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6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吕佩爱;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新;新世纪文学中的底层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峰;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D];河北大学;2004年

2 梁艳;巴赫金小说哲学的双重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文宁;狂欢化理论的渊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邹洁;从2005年湖南卫视播出的《超级女声》节目透视大众狂欢心理[D];四川大学;2006年

5 但柳松;试论对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6 苏彦锋;安全关照义务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孙幼娇;对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思考[D];苏州大学;2004年

8 沈辉香;论人文关怀与教师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佳丽;网络恶搞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马建国;被遗忘的声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6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36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