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素养论的艺术学及其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探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调查成果报告暨新形势下艺术学理论建设研讨会”侧记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7&ZD037
【分类号】:J0-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忠;刘彦榕;;美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状况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孙传竹;;弘扬项羽精神,树立宿迁文化符号——从民族文化符号视角对项羽价值再认识[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学术信息[J];学术界;2011年04期
4 李雪萌;;中医名列中国文化符号之六[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年01期
5 林华;;苦涩的“文化赤字”[J];上海经济;2007年08期
6 侯艳宾;李艳玲;刘冀;;填补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育空白——一项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的必要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7 吴鸿斌;;软实力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外语专业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8 ;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五大措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赵东玉;;试说作为文化符号的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第二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J];学术界;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郑群;;和谐文化:形塑中国“软实力”[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4 蒋尧尧;;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我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舒盛芳;;体育软实力及其构成要素和价值预判[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程斌;崔国文;聂锐新;;体育文化传播与提升国家软实力[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8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陆静波;;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构建太仓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大鹏;红星闪闪亮 光芒耀狮城[N];解放军报;2010年
2 文然;让传统佳节成为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载体[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3 记者 刘昊;警惕“文化赤字”[N];北京日报;2006年
4 陈永和;打造代表中国文化软实力期刊品牌[N];湖北日报;2007年
5 林华;把脉“软实力”[N];金融时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莉;“东方美声”唱响俄罗斯 中国文化“软实力”渐增[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孙凤忠;如何使文化“软实力”硬起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8 倪迅;全国政协委员谈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着眼点[N];光明日报;2008年
9 杨晴川;奥运提高“软实力”彰显“中国价值”[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李舫;创造自主品牌 提高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阚延华;新形势下人民军队民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董众鸣;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9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均;论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软实力建设[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王兴华;文化哲学视域中的软实力解读[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5 梁鹏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江婕;中国大学软实力提升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8 李倩;企业软实力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鸿飞;军事软实力析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4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