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艺术学的“误读”现状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基金】:200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7JZD0032)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1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一种思路[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李忠萍;;浅析《吕氏春秋》蕴含的文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祁家能;;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迟成勇;中华民族精神价值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2期
6 张立丹;张希玲;;拟亲属称谓习俗的文化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7 罗秋雨;;由“法语保护主义”引发的对汉语汉字地位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8 林滨;从伦理道德视角,试析儒家与基督教两种人性论的不同预制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夏清;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0 李智勇,樊宝敏;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淑梅;魏珍珍;;观照包装设计文化[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徐送迎;;试论《风》之始“二南”与《关雎》[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闫朦;;科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亚雷;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刘波;治安社会化思想与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谢军;对我国人生信仰几个问题的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晓钢;论网络时尚对青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其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岚;张心(氵山一王攵)与《伪书通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农时敏;文化视角中的中美广告语言及其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游春嫦;中国汉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发明;语文学科性质的演绎与汉语文教育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奇峰;;论艺术内涵与修养[J];大家;2011年14期
2 谷雨;;德国纳高举办欧亚艺术品拍卖会[J];中国拍卖;2010年11期
3 周星;;文化视野中的艺术学门类建构思考[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4 王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价值[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5 ;北京:艺术时空之旅[J];缤纷;2011年07期
6 唐卫东;;十年磨一剑 梅花寒中香——读吴卫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随想[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盛大开幕[J];中国拍卖;2010年06期
8 ;2011哈雷戴维森中国当代艺术臻品来到哈雷故乡[J];中国新时代;2011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卢兼兼;;民族化、国际化与艺术教育的改革走向——读金光《艺术与文化》[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祥宁 郭青剑;国际艺术理事会及文化机构联合会第18次执委会在北京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胡继渊;德、法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管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李敏;怀柔打造“中国乡村艺术品大集市”[N];农民日报;2007年
4 李希凡;前瞻性 创新性 邃密性[N];文艺报;2011年
5 葛熔金;西湖论道:艺术教育意欲何为?[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朱虹子;菲律宾开启中国艺术之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记者 刘联;珠海选手夺得金奖[N];珠海特区报;2008年
8 李莎;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与艺术行为[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丁亚平 ;关于艺术与艺术学的对话性理解[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李希凡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艺术通史》总主编;中华艺术史的第一次整合[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娜;审视中国传统春节的视觉艺术创造[D];西南大学;2007年
2 陈佳桦;美国联邦政府与艺术资助模式[D];厦门大学;2008年
3 高高;阿尔弗雷德·H·巴尔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早期建立[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曹岩双;浅评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的转型[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聪;试论实景演出在演艺文化产业中的显效[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1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4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