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分析法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局限及其当代机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编辑部;
【基金】: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11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卫,肖盛;中国的工业设计需要寻根——探讨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J];包装工程;2004年01期
2 熊文彬;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人物刻画及其审美意蕴[J];中国藏学;1996年02期
3 王苏君;审美体验的层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阳;文本物质层面的实证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傅培凯;中国当代情歌词作现状及其批判[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张新佳;吴卫;;长沙老字号招牌与地域性文化考窥[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阮荣春,黄厚明;美术考古学的学术定位和学科建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年04期
8 占跃海;;绘画的时间错觉——以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1期
9 王苏君;审美体验的层次[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章利国;绘画张力论[J];文艺研究;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新佳;吴卫;;长沙火宫殿“火”文化考析[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卫;器以象制 象以圜生——明末中国传统升水器械设计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吉春阳;秦宣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刘君;从工匠到“神经”天才[D];四川大学;2006年
8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丁亚雷;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王春辰;夏皮罗中世纪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炜;文化的衰解及图像折射[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2 张艳河;中美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张笑;流行文化视角下的广告视觉中心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海军;平面设计的符号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周杨;网络广告视觉表现及优化组合[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翟小东;家电产品概念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李宁;对三种艺术史模式的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许琦;广告:视觉符号与价值隐喻的双重载体[D];暨南大学;2005年
9 王珊;温克尔曼艺术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向荣;符号与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院获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J];戏剧艺术;2011年03期
2 李星明;;有容乃大——略谈张道一先生关于艺术学发展趋势的前瞻意识[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3 沈亚丹;;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及其困境[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4 ;简讯[J];美术观察;2011年09期
5 熊微;;论艺术学的学科共性及“美术与设计”的个性特征[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于平;;艺术学:独立学科门类的学域扩张与学理建构[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7 邓毅富;;行为艺术在深圳遭遇滑铁卢?[J];黄金时代;2002年07期
8 颜克成;;岑家梧的中国史前民族艺术研究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9 吴婷;;中美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10 袁东升;;艺术人类学研究路径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金虎;;艺术学的构建[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李心峰;;艺术学的“三级跳”与新“节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栾昌大;;世纪末的困惑——跨世纪五大艺术学问题的思考(论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胡平;;崛起与展望——21世纪的中国艺术学[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吴皓;薛琛瑶;安玲;程琛;濮延博;陈蓦;吴悠;;前言[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7 凌继尧;;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对象[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峻;;前言[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9 朱青生;;世界艺术史的另一种解释——《当卢浮宫遇到紫禁城》说明[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高倩;;苏新宏“新生态”艺术的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包松娅;将“艺术学”提升为独立的学科门类[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包松娅;将艺术学提升为独立学科门类[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田川流;建立中国特色的艺术学[N];文艺报;2009年
4 王廷信;艺术学应当思考什么[N];文艺报;2009年
5 田军亭;艺术学项目申报:注重积累 关注现实[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思哲;艺术学升格,不妨多一点公众参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晓剑;前所未见的艺术学经典导读读本[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李心峰;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集体采访;艺术学升格,影响深远的制度性变革[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仲呈祥;艺术学获批成为独立学科门类随想[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3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5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6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凌燕;马采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从艺术学独立运动到现代艺术学体系[D];东南大学;2004年
2 贾静;试论玛克斯·德索的艺术科学论[D];河北大学;2004年
3 孙珉;民艺传播四论[D];东南大学;2004年
4 赵雄贵;诗书画一体之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谢晓英;从八件艺术作品看隋唐时期的艺术创新观念[D];山西大学;2007年
6 柴慧芳;作为符号的象征[D];河南大学;2009年
7 陈晴;瓦尔堡思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庄曦;试论普通高校公共视觉艺术课程的教育价值取向[D];厦门大学;2007年
9 扈庆燕;感悟“为人生的美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魏娜;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3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4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