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发布时间:2019-11-13 09:27
【摘要】: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独具特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家。其睿智的思想、丰富的著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以及论战性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显赫声誉。本论文以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研究对象,在细读伊格尔顿的文化理论著作并忠实于其理论原貌的的基础之上试图全面地、系统地、细致地、深入地分析和阐释伊格尔顿的文化思想和理论,并为继续深入伊格尔顿个案研究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宏观把握提供一个切入点。 本文立足于伊格尔顿的理论文本,在忠实于其理论的原貌的前提下,力图完整而清晰地勾勒出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貌。本文共分导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本文导言部分对伊格尔顿理论与思想维度以及学术渊源进行了概述。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对文化的观念的梳理,对文化的定义以及文化所面临的境况的批判,还有其对“共同文化”的建设性观点。第二个部分通过阐明伊格尔顿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揭示出伊格尔顿对待后现代主义态度以及他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即为被后现代主义极力颠覆的马克思主义进行辩护,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地位。第三个部分论述了伊格尔顿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取代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理想。伊格尔顿希望恢复被后现代主义诋毁的马克思主义种种概念,并且用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理论之后进行理论建设,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一种开拓,也是后现代理论之后的一种重建。最后,阐明了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借鉴作用和不足之处。 伊格尔顿是中国改革后最早介绍近来的年轻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之一。早在1980年,他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就被译介给中国读者,他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美学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的幻象》、《理论之后》、《甜美的暴力——悲剧的观念》、《文化的观念》等也已译为中文出版。尽管他曾两次来中国访问讲学,然而总的来说,中国学界与伊格尔顿的接触仍是非常有限的。本文对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理论做了一番“鸟瞰式”的梳理。鉴于伊格尔顿文化理论的研究在中国尚属开始阶段,而在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中把握伊格尔顿的理论贡献和独特地位的则更少,因此本文将在这方做一个补充。同时,伊格尔顿那富于战斗性的风格以及强烈的政治性倾向也能够给当代中国的马克思研究以启示。尤其是在当前的“文化研究”、“文化热”的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国内的伊格尔顿文化批评观的研究十分有必要。这正是本文的意义及创新之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惠敏;;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2 特里·伊格尔顿;王尔勃;;纵论雷蒙德·威廉斯[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9年00期

3 周宪;;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4 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5 周敏;;从文化研究到文化理论——对文化研究的一个反思和期待[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6 许娇娜;;伊格尔顿论基础/上层建筑——兼论伊格尔顿对威廉斯的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7 王杰;徐方赋;;“我不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我是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8年12期

8 张伟;;论特里·伊格尔顿的审美文化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2560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60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0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