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而不同”:跨文化语境中的理论追寻与创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赵們;《道德经》与生态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兵,张征;试论庄子学派与宋玉的亲缘关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振宏;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8 涂平荣;;孔子行政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王继成;求活的圣人——庄子的处世哲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10 罗尧;庄子论命与生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9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10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INNER CHAPTERS OF CHUANG-TZU[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永强;论庄子的人生观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孙冬;十三种观察史蒂文斯的方式——读解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意象和禅意[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万峰;自然人性的呼唤——沈从文创作倾向略论[D];西北大学;2001年
7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锐;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得与失[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和贞;从中外隐喻研究对比看德汉成语的隐喻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10 孙俊华;《庄子》神话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期编后[J];戏剧艺术;2010年01期
2 胡经之;;美学伴我悟人生[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2期
3 向华江;陶水平;;文艺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试论新世纪文艺美学研究的意义[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大为;;未完成的历史主体性表述——当下中国“文艺心理学”的“元理论”反思[J];文艺评论;2010年01期
5 王祖哲;;“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6 谢元琨;;试论王弼之“象”及其与文学之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7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简介[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8 邵鸿雁;;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中国之“味”[J];青年文学家;2010年03期
9 李世葵;;对文艺美学的“学科”误解及其科学定位[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3期
10 习嘉裕;;“论妙”之妙论巨著——读吴直雄《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文放;;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周群英;世界上古散文研究的第一块基石[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记者 王光明;大学需要更宽松的办学环境[N];深圳商报;2009年
4 演讲人 於贤德;笑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9年
5 梁建强;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孟建;视觉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未来走向[N];科学导报;2009年
7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潘强;影视文化 要艺术更要人文关怀[N];中国改革报;2009年
9 骆建宏;守正创新的“文化书法”[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董碧娟 周华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第二届北京高校文艺学课程教学沙龙[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池万兴;《管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唐君红;巴金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地域特色[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
本文编号:2567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6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