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汪译陶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3 04:47
【摘要】:中国古诗的英译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古诗灿烂辉煌,而古诗英译任重道远,,无数翻译工作者致力于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中,其中汪榕培教授是典籍英译的接班人。他极尽可能翻译陶渊明的诗,翻译了122陶渊明的诗,9首四言绝句,其余的都是五言律诗。 众所周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位于中心地位,使得其成为了翻译过程中最为活跃和关键的因素。翻译离不开译者。译者完全以翻译为本从而对原文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用恰当准确的语言翻译出来。 本文分析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形成及其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在汪榕培诗歌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体现。深厚的英语词汇学基础和长期的典籍英译实践使先生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诗歌翻译技巧和独特的翻译策略。汪榕培一生钟爱中国古典文学,且造诣颇深,得到多位知名学者教授的高度赞赏。汪榕培的翻译目的是把中国古典文化的真正面貌和精髓展现给世人,向世界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此他选择了数目可观的古典哲学著作和个人喜爱的古代诗歌和地方戏曲作为翻译对象。汪榕培以“传神达意”为其翻译宗旨,这一原则在汪的翻译实践中贯彻始终。为了使西方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汪先生在其诗歌翻译中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本文以陶渊明诗歌英译为个案分析,探讨了诗歌的三美,文化意象的传递和风格再现三方面的体现。汪榕培的诗歌译作不仅体现了音、形、意的别样美,其自然朴实的语言,清新流畅的风格——“用普通人的语言去描写生活中最平常的事”,呼应了汪榕培一贯坚持的“传神达意”的译诗宗旨。 汪榕培在诗歌翻译理论研究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成绩卓著,影响深远,而且他还是典籍英译领域里的呐喊人和身体力行者,因此把其诗歌翻译理论和实践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结合起来,不仅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期待着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做出更多地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以丰;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唯美主义现象[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杨自俭;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刘英凯;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J];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01期

4 周仪,罗平;古诗英译的风格再现[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11期

5 许渊冲;汪译《诗经》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01期

6 吕俊;含英咀华 译苑奇葩──学习汪榕培、任秀桦两先生英译《诗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年05期

7 李贻荫;《诗经·关雎》的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年05期

8 李磊伟;意象——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9 穆雷;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10 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2569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69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