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探讨——以《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申丹;也谈中国小说叙述中转述语的独特性——兼与赵毅衡先生商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2 申丹;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张德让,龙云平;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何飞;;《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魏瑾;;从文学文体视角看林黛玉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5 余涛;;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的翻译——以王佐良《论读书》译文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唐毅;;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解析《一件小事》的英译本[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彭宣维;;现代汉语名词词组中的指别成分系统及其语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张桃洲;《骆驼祥子》与《约伯记》比较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王俊虎;;高妈:《骆驼祥子》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祥子婚恋模式新解[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10 王卫强;析《围城》中前景语言的翻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试论翻译中的语言的功能对等[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国锋;英汉位移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显志;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杨滢滢;二语习得中的形式与意义关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8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敏敏;中英文量词认知透视[D];华侨大学;2011年
2 白秀敏;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创造性[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顺军;“上/下NP”结构的考察及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刘乾君;功能文体学视角下国际商务合同翻译中的文体对等[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琦;英汉有标记差比结构生成对比[D];延边大学;2009年
6 王佳迪;英语文学/非文学文本中主语汉译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崔婷;现代汉语“非+X”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8 邓川林;现代汉语若干惯常类副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罗星;英语物主代词和汉语“人称代词+的”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李茜;“在+L”与对外汉语教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光华;小说的视角与审美倾向[J];理论与创作;1992年06期
2 谷玛利;从小说叙事视角看当代审美观念的转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易小斌;试论小说叙事视角的艺术功能[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张艳红;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者在叙事文学中的艺术感染力[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3期
5 林明玉;;浅论小说叙事视角的双重功能[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吴秀明;转型期文学叙事现代性的递嬗演进及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邓建英;“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胡启好;;论《红楼梦》霍译本的译者叙事视角[J];长城;2009年08期
9 王泉根;;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J];语文建设;2010年05期
10 熊华;;小说叙事视角与“陌生化”效果[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学员代表 傅逸尘;建构文学和批评的精神家园[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羽;小说叙事视角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邱武飞;众声的喧哗,喧哗的众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新艺;论叙事视角与创作心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晴;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黄勇军;李渔短篇小说与薄迦丘《十日谈》叙事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6 孔聪;明清志怪小说和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温慧敏;同一场革命不同的书写[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成效;“神圣的叙述”—中西现代人化动物小说神话性与叙事性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金霞;《深谷幽城》对《神曲》艺术的继承和超越[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国波;杨宪益夫妇英译《红楼梦》的叙事学视角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70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7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