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视域中的文艺——新时期以来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讨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江建文;列宁文艺批评思想略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3 周忠厚;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钱中文;;意识形态的多语境阐释——兼析“虚假意识”问题[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5 栾昌大;关于文艺本质探讨的几个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03期
6 童庆炳;怎样理解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理论教程》编著手札[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1期
7 周波;;试谈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8 毛崇杰;也谈意识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8年06期
9 牟豪戎;不能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的质疑[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05期
10 孔智光;试论艺术时空[J];文史哲;198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张亚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发展及论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许徐;;三十年来阿英文艺思想研究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淮南;;从“自律”、“他律”看“文学是意识形态”及其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高磊;;文艺本质:是意识形态的还是意识形式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刘锋杰;;新时期初“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生成肌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柳雅青;;论中国舞剧时空转换的现代转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李世涛;;钱中文的“审美反映论”论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波;;展望与探索——关于新世纪文艺理论走向问题的再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陆贵山;;文学·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张永刚;;由“意识形态”问题所展示的文学理论姿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谭好哲;;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几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董学文;李志宏;;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意识形式——兼析所谓“文艺学的第一原理”[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马驰;;论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志宏;新时期中国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史论[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张小平;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先锋戏剧[D];复旦大学;2007年
7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彭发胜;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徐曙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晓芳;八十年代审美文论批判[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盛百卉;审美意识形态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常月仙;提升精神的求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明洁;意识形态诗性化过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跃力;创造社与“革命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书敏;揭密维纳斯的腰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10 轩蕾;中国传统戏曲时间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读列宁论托尔斯泰[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0年02期
2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童庆炳;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06期
4 童庆炳,陈雪虎;百年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省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法家思想——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体会[J];福建师大;1974年04期
6 董学文;“审美意识形态”能成立吗?[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10期
7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总目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06期
8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J];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董学文;;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J];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列宁选集》部分人物简介(续前)[J];天津师院学报;197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童庆炳;;政治化—审美化—学科化——建国50年来文艺思想变迁的简要描述[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风;;文学变革中的不变法则——再说马克思主义审美意识形态理论[J];当代文坛;2009年06期
2 王元骧;;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反思[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段吉方;;综合与超越: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研究及其理论贡献[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4 黎风;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J];求实;2002年S1期
5 吴子林;;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J];学习与探索;2006年06期
6 李之;冯光廉;;坚决保卫马克思主义文艺路线——批判田仲济教授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59年01期
7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当代转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8 ;段吉方著《意识形态和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3期
9 王杰;审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与当代文学实践[J];文艺研究;2000年04期
10 董学文;;怎样看待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陈竹;;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的典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3 潘天强;;马克思主义文艺形式理论浅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燕世超;;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质疑——向童庆炳先生请教兼论文学的情感语言艺术本质[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7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9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10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月玲;现实题材创作不要绕开现实走[N];中国艺术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吴兆U,
本文编号:2570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7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