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焦虑——《丛林猛兽》与《伤逝》之比较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鲍晓红;《在酒楼上》寓意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刘峰;文艺雅俗之辨[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4 王吉鹏,赵月霞;鲁迅、高晓声对农民心路探寻的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5 曹禧修;;《示众》:独异的杰作[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6 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张健;中国现代政治讽刺喜剧论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颜浩;民间化:现代同人杂志的出版策略——20世纪20年代的《语丝》杂志和北新书局[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李军学;论喜剧艺术的本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易淑琼,罗志欢;暨南大学图书馆藏章太炎先生藏书及手迹[J];图书与情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锡民;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姜异新;艰难的现代化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鲁迅尼采悲剧观比较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张爱玲的前期作品谈其女性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春慧;性别视角下的透视——海明威张贤亮女性意识的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焦锐男;焦虑中的抗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6 江红英;纯净天堂的营构和坍塌[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8 崔云伟;论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感[D];青岛大学;2003年
9 朱燕萍;鲁迅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0 兰守亭;新视野中的旧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加贝;夏目漱石《门》与鲁迅《伤逝》中的近代性[D];苏州大学;2012年
2 罗颖;女性主义视角下《伤逝》与《玩偶之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傅钱余;试论当代叙事学的“不可靠叙述”[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0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7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