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文学理论研究“西马化”模式的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精神与当下意义[J];江汉论坛;2011年06期
3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4 古耜;;“知己”与“同怀”——鲁迅为什么敬重瞿秋白[J];文学界(原创版);2011年08期
5 王英杰;;从巴赫金对话理论谈“回归文学”和苏联“正统”文学[J];作家;2011年14期
6 侯斌英;;冯宪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批判性借鉴[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吕云;;整体性视角下的文化观——论诺思洛普·弗莱文化批评[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8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尧;;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向后转”问题[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10 罗孝廉;;现实主义与文艺为政治服务——论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特征及其理论来源(之二)[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拓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仁香;;马克思主义文论应直面现实[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程继田;;毛泽东文艺批评观二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李衍柱;;一元多维 比较鉴别——论毛泽东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居华;;世纪之交文艺批评之魂——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吴元迈;;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思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谭好哲;;追求有思想活力的文论创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春生;张意薇;;“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10 马建辉;;丰富与萧条——30年马列文论研究观察[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改革中前进[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范玉刚;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N];学习时报;2010年
3 丁国旗;回顾过去 建构未来[N];文艺报;2009年
4 孙文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审美话语[N];文艺报;2009年
5 章辉;百年古代文论研究的历程与问题[N];文艺报;2009年
6 丁国旗;2009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状况[N];文艺报;2010年
7 冯春田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就古文论研究中的一些话语问题向学界请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周兴陆;探索中国文论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金永兵;文论研究与当代价值观建设[N];文艺报;2011年
10 严慈;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碰撞[N];广西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波;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邱景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旗;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论[D];四川大学;2007年
6 宏伟;《梧门诗话》标点与释评[D];内蒙古大学;2003年
7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宪浦;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蕴艳;李长之的学术—心路历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平川;“中马”文论概念体系的形成与“苏马”文论渊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朱珊;“物”的三副面孔[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剑锋;中央苏区文论研究(1927-1934)[D];南昌大学;2007年
4 张媚;1927年到1937年中国翻译文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达古拉;史料建设·历史叙述·研究视角[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栋;扬雄文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涛;中晚明娱乐文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袁伟军;异域之镜[D];暨南大学;2008年
9 李耀威;一九九六中国文学理论新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翟庆瑞;感物说与魏晋六朝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6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76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