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谢惠连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17:30
【摘要】: 谢惠连(407-433),小字阿连,陈郡阳夏人,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谢惠连幼年聪敏,十岁即能属文,书画俱佳,文章并传于世。原有集,后失传,明人张溥辑《谢法曹集》。 本文以谢惠连为主体研究对象,从家世家学,到生平、交游、作品考辨,再到诗歌和赋、祭文以及赞、箴、连珠等诸多文体作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详细论述,分为四章: 第一章,论述谢惠连的家世和家学。其一,谢惠连的家世。谢惠连身在的阳夏谢氏家族从东晋到南朝经历了后进、强盛到衰落的发展历程,谢惠连生逢整个家族的衰落期。谢惠连高祖谢裒,曾祖铁,祖冲,父方明,弟惠宣,一代一代传承家族的世系。其二,谢惠连的家学。世家大族作为六朝时一种特殊的结构单位,内部具有封闭性。他们把文学创作、书画音乐等艺术都纳入家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谢氏家族既尊奉儒学,又崇尚佛玄,这种文学为重的文化传统,儒玄佛兼具的精神信仰以及书画俱佳的优良门风,都影响了谢惠连的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 第二章,考论谢惠连的生平、交游与著述。首先,梳理了谢惠连一生的活动,特别对有异议的生卒年问题进行深入考证,初步得出结论:谢惠连生于义熙三年(407年),卒于元嘉十年(433年),终年二十七岁。其次,分血缘亲族、文人雅士、藩王官僚、寒门小吏四类考论谢惠连的交游人物。最后,考辨谢惠连著述。谢惠连文集在南宋末已散佚很多,明后学者有不少辑本,重点考辨《泛南湖至石帆》、《秋怀》、《乘流遵归渚》篇、《和范光禄祗洹像赞》等存佚诗的归属。 第三章,研究谢惠连诗歌。首先,按赠答诗、咏怀诗、山水诗、爱情诗、咏物诗等题材分类概述谢惠连诗歌。其次,谢惠连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沿用旧曲曲题,又在创作上融进吴声新曲,采用“赋题法”创作,产生新变。再次,谢惠连诗歌颇有特色,有“谢惠连体”之称,诗歌语言具有顶针修辞、同义俪偶、同义连言、采用附加式双音节词、化用成语及先秦古语等特色。最后,谢惠连诗歌取得了较大成就,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在反映主体精神,推动文学健康发展,加重抒情意识,启发情景契合诗学美,叙写山水,解放诗体等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章,研究谢惠连赋文及其它文体。其一,论述惠连以《雪赋》为代表的赋作。谢惠连的赋在题材表达上呈现贵族化倾向,语言辞采有诗化趋势,价值观念折射佛玄思想,显示出时代的文风。谢惠连的咏物小赋扩大了赋的写作领域,推动赋的诗化进程,拓展了雪的喻义,在刘宋初期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二论述谢惠连的祭文。小谢的祭文代表作《祭古冢文》呈现前有序言、后有正文的结构模式,显示出南北朝祭文趋于定型和成熟的特点。从中国古代祭文发展史来看,《祭古冢文》开启祭奠无名冢的先河,对后世此类著作影响颇大。其三,简要论述谢惠连的赞、箴、连珠等文体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崇;;刘宋儒学复兴与玄风淡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2 王玫;赵鹏云;;试论魏晋六朝文学中的同性之爱[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丁福林;;才思富捷的青年诗人谢惠连[J];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03期

4 张祥光;;略论两晋南朝门阀士族在文化上的特点[J];贵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5 王澧华;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周唯一;南朝赠答诗对魏晋诗歌的继承与发展[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7 周昌梅;陈郡谢氏的佛教信仰与文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永平;论六朝时期陈郡谢氏的家风与家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9 李炳海;佛教净土思想与南朝崇尚洁净文风[J];江海学刊;1996年03期

10 王人恩;;试论谢惠连的《祭古冢文》[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588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88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