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味”论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20 17:45
【摘要】:“诗味”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的诗论。今天,“诗味”这个概念并没有失去影响力和生命力。它仍然生生不息地活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因此在今天成堆的西方术语中,更有必要去肯定我们古代文论中的“味”范畴乃至整个中华文论。本文结合中华民族谈“味”的传统和魏晋六朝佛教的盛行,对刘勰的“味”论作全面的解析。 刘勰谈“味”之本体是“情味”,肯定“情”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情”与“味”之间的内在关联,他认为“情”中生“味”,“味”在“情”中。同时,“味”关涉到文本,创作者,读者等文学审美活动的几个方面。从文本角度而言,它体现在文本的内容,形式,还有艺术形象中;从创作者角度而言,“味”之生成关涉到创作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创作构思,创作技巧及艺术手法的运用等;从读者角度而言,对于“味”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品味,玩味等方式来实现的。这种独特的感知方式体现出中华民族整体直觉的审美感知思维特点。 总之,刘勰的“味”论在传统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自刘勰以后,文人论“诗味”,多注重情与味的内在关联,更为重要的是他又开启了后人对“诗境”理论的研究,尤其对司空图研究“意境”理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591963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广华;谈“味外之味”[J];齐鲁学刊;1988年02期
2 代迅;诗味论与情味论:中印文论比较[J];钦州学刊;1998年02期
3 张庆民;中国古典诗学诗味论探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周卫明;试论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的嬗变及其成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5 王晋;“味”范畴的文化渊源和美学特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6 陶礼天;;《文心雕龙》与佛学关系再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韦春喜;;《文心雕龙》“味”论探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5期
8 龚刚;中印诗味面面观[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1期
9 尹锡南;;梵语诗学的现代运用[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6期
10 林兴宅;诗味新解[J];文史哲;1992年06期
,本文编号:2591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9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