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90年代后的文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0-03-22 01:20
【摘要】:贾平凹是新时期最有创作实绩,最有影响力,也是最有争议的中国大陆作家之一。80年代,贾平凹以惊人的高质高产,高扬的时代精神,独特的文学风格以及其它多方面的文学成就,给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读者和社会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进入90年代,《废都》的发表,给贾平凹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他在社会和读者心中的声望也一落千丈。此后,虽然他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不间断地推出了多部长篇,但由于各种原因,都不能挽回昔日的辉煌。 面对作品数量繁多,艺术上瑕瑜并见,社会评价起落如此巨大,影响又如此广泛,且能够记录和体现着新时期文学发展与沉浮的“贾平凹现象”,探究其内里,明辨其得失,总结其成败,无论是对于提高贾平凹本人的创作水平,评价其文学成就,确定其文学史地位,还是对于总结当代文学的发展规律,都是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本文拟对贾平凹90年代后的文学探索进行探讨。 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一、守望传统的意象主义。贾平凹是以意象来作为自己掌握世界的审美方式,因此,意象主义(而非现实主义)是研究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一个关捩,也是打开贾平凹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意象,简而言之,就是表意之象。论文在数千年美学史的发展中,通过对一些主要美学家的主要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的粗略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阐明了意象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性: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代表着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揭示了中国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矛盾,反映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深层审美心理和艺术思维模式,体现着东方的味、东方的神韵。贾平凹之所以选择意象主义来作为自己审美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原因在于:(一)从他自身的文化素养而言,他有着长期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的浸染,特别是道家思想90年代后强烈地支配着他的艺术观。而由老庄首创的意象是道家美学的主要理论构成之一,因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素养,促使他选择了意象主义;(二)从表现内容来说,他的作品是心迹的而非史诗的。史诗重在宏大,重在深刻;心迹重在感受,重在感悟。意象在感悟和直觉中的产生方式正好与贾平凹心迹作品的表现方式契合,因而为他提供了一种自然 而然会接受的审美创造方式;(三)从文学实现的目标上来说,贾平凹宏大的文 学抱负使他选择了意象这种最具有民族性,最能体现东方思维和东方味的审美方 式,去通达艺术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混沌苍茫的美学风格。90年代后,贾平凹竭力追求着作品风格的混沌与 苍茫。对受到新写实小说明显影响的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对以“天人合一”为哲 学基础的整体观的追求,以及道家美学中意象的多义性,主题和人物形象的模糊 性是形成贾平凹小说混沌感的主要原因。他的作品中流动着宇宙自然与创作主体 的生命情怀相融合的混茫元气和他通过形而下的“有限”呈现出的形而上的“无 限”是形成他的作品的苍茫感的主要原因。 三、寻求超越的文学探索。论文阐述了两个问题。从80年代至今,就代表 作呈现出的风貌而言,贾平凹小说的主题整体上是依次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展开 的:社会改革的歌颂—自我心迹的告白—人性主题的开掘。人性的揭示触及 到了文学的真正实质。它的价值不在于发现,而在于证明。贾平凹的小说尝试运 用过多种结构,其中以线性为基础的块状结构,给他整体阴柔美的美学风貌增添 了一种崇高美的美学新质。 在最后的总结中,总结和归纳了论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并着重指出 了贾平凹90年代后文学探索的文学史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594231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小霏;归去来兮:漂泊在城乡间的灵魂[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金永清;农耕文明裂变下的乡土叙事[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艾礼虎;论贾平凹小说的宗教元素[D];扬州大学;2009年
4 刘翠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类畅销书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9年
5 陈冬云;时代变迁下的精神录影—20世纪80年代以来贾平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4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9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