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静;移动环境中的产品设计研究[J];艺术·生活;2005年02期
2 ; 给蚊子的战斗檄文[J];男生女生(金版);2002年08期
3 刘素娥;;理性研究与感性叙事的完美结合——评闫红新著《铁凝与新时期文学》[J];当代人;2011年07期
4 李胜清;;少数民族文学表意的日常生活之维[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5 孟繁华;;日常生活中的光与影——新世纪文学中的魏微[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6 方成;;何不幽生活一默[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6期
7 赖勤芳;;休闲美学的内在理路及其论域[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黄桂元;;行者无疆的诗学跋涉——王向峰诗歌散论[J];黄河文学;2011年07期
9 伏枥悟语;;生活的断章飞絮(一)[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10 洪治纲;;代际视野中的“70后”作家群[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哲全;;养生从日常生活中开始[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蒋守谦;;关于“新时期文学”一词的考释——答刘锡诚同志[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3 刘锡诚;;“新时期文学”词语考释[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4 周晓风;;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5 王世德;;与刘晓波对话——如何估价和展望新时期文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7 王艳;;作为艺术研究视角的日常生活——新生代美术中日常生活表现的拯救路径[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8 程光炜;;评价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几个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9 张守仁;张弘;;《十月》:为新时期文学局面破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王晓东;;日常生活:西方生活世界理论研究的重要视点[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五四”与新时期文学的一点比较[N];文汇报;2000年
2 王向峰;改革开放与新时期文学的发展[N];辽宁日报;2008年
3 ;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N];中国商报;2005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李珊珊;新时期文学刊物的生存之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蔡梅娟 山东理工大学中文系;和谐生存:新时期文学的人本母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陆洁;日常生活巧美容[N];甘肃日报;2000年
7 樊瑞青;《荼縻》:日常生活的书写与重建[N];文艺报;2009年
8 南帆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压抑和解放: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符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范玉刚;日常生活的诗意描摹与理想信念的张扬[N];学习时报;2011年
10 赵葛亮;日常生活中跷脚好处多[N];北京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帅倩;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朱晨静;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马玲丽;走向日常生活的诗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吴格非;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存在”探询[D];苏州大学;2003年
7 闫红;铁凝与新时期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9 陈力君;代言与立言:新时期文学启蒙话语的嬗变[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笑晗;新时期文学生活观念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徐阳;多元价值交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定位[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王润清;女性创业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章雯;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中的趣缘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玉兰;日常生活的审美现代性救赎[D];西南大学;2008年
6 赵春雨;王安忆小说的人文关怀[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艳;日常生活的拯救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郝永萍;契诃夫的影响与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D];青岛大学;2009年
9 王旭升;电视与西北乡村社会日常生活[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陈钰文;作为生活方式的口语及其诗歌写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4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9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