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

发布时间:2020-03-22 03:31
【摘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这短暂的一瞬在历史的轨道上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反法西斯战争赋予文学庄严、神圣、峻急的使命,要求作家去表现战争,表现战争中的人和战争的环境,传达一种战争特殊氛围里的精神体验和道德反思。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正义与非正义之战,促成了国际性的万众一心的反法西斯民主大联盟的形成,民族间的观念距离日趋缩短,人心归向达到超越时空的同一,因而中国抗战文学的审美追求,呈现出与世界审美心理空前接近的趋势。重庆抗战文学,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斗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重庆抗战文学也得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反法西斯战斗文学的滋养,重庆抗战文学的成就是和全世界进步文学的影响分不开的。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所在地,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本文以重庆抗战文学界为立足点,系统地讨论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情况。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抗战时期重庆中外文学交流的背景。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一大批文化教育机构、新闻出版机构和文学界人士相继迁入重庆,为重庆的战时文学繁荣奠定了基础。国民政府为谋求国际支持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许多反法西斯国家与重庆建有外交关系,一时间,来重庆的国际人士和团体络绎不绝,重庆方面也建立了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七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中苏文化协会等中外交流机构和团体,为推动国际交流出力不少。 第二部分以国别为区分点分别论述重庆抗战文学界与美英法苏等各国的文学交流。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接受世界进步文学的影响中发生的,又是在与世界进步文学的交流中发展的。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国官方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但就民间和文学界而言,较为普遍地表现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声援。各国记者和作家或者来到中国的土地上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在本国掀起援华运动,国外的反法西斯文学和世界文学名著被介绍到重庆抗战文坛,中国的抗日战争文学也被有意识地介绍到世界上的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这种互动的交流凝聚着中外反法西斯文学界共同的努力。本文也以日本作家鹿地亘为例,特别介绍了法西斯国家的反法西斯文学界人士为中国抗战和中外文学交流所做出的贡献。 在第三部分中,笔者从几个方面对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进行总结。相对五四时期而言,抗战时期对外国文学的接受更为成熟而且更加有选择性,评论界与翻译界积极配合,引导外国文学的译介向于中国抗战有利的方向发展。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婷;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媒介生态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4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94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a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