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第二性的权力话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态及特征

发布时间:2020-03-26 18:26
【摘要】: 经过近二十年的历程,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然拥有了数量可观的文本:近百部的论著和数以千计的论文。它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纠缠不清的关系,它对传统男权格局的激烈批判,它对当代诸热点问题的关注……都使其成为当代批评格局中含义最复杂的一支生力军而备受关注。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寻找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身的规则和策略。本文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这一以“性别”为核心的权力话语——第二性的权力话语——呈现为四种形态及三种特征: “女性形象批评”考察的是性别与读者的关系,即女性作为一个读者怎样看待世界。与西方女权批评仅关注男性创作的文学不同,中国的“女性形象批评”自觉关注两性的作品。揭示女性的“镜像”生存是这一批评形态的主要目标。“女性美学批评”考察的是性别与作者的关系,即女性作为作者表现出怎样的美学特质。确立女性的“主体”存在是这一批评形态的主要目标。 “女性文学史”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图建构历史的努力。由于男权话语对“性别”这一范畴的忽视,文学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男性的文学史,女性作者作为一个“盲点”被历史所忽视和遮蔽,建构女性文学史以重构文学史,是女性主义批评者进入权力结构的大胆尝试。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将“性别”置入权力的一种有力尝试。如果说,男性从本质主义的生理性别出发否定了女性可以理智思考的可能性,女性则通过合理地建构理论这一事实让这种盲视遭到来自自身的挑战。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征”主要有三点,分别是:性别视角的独特存在、情感性的文本呈现、文本解读的繁荣与理论建设的低迷。这些特征的存在既揭示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权力话语存在的合法性和局限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立其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独特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春雷;;后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新社会运动的本质及困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渝凤;关于当代文化批评话语的评析——兼论“东方主义”[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韦妙才;权力·知识·生产力——福柯话语解读[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刘开会;人道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知识论或真理观——以詹姆士与福柯为例[J];文史哲;2004年04期

5 季广茂;;经典的黄昏与庶民的戏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军;黄卫平;;命中注定的悲剧——《奥瑟罗》中的权力关系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7 吕振合;;论福柯权力的技术支撑系统[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景秀艳;曾刚;;全球与地方的契合:权力与生产网络的二维治理[J];人文地理;2007年03期

9 刘佳;;多人话语的批评话语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10 胡安江;;翻译文本的经典建构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伟;王晓芸;;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处理好五种权力关系[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关小彬;;由话语蕴藉看当下文学的审美性缺失[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秦惠民;;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力制衡与协调——对我国大学权力现象的解析[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4 周耀东;;公开讲话话语中的权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齐林;;《最后一次的演讲》的话语衔接规律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西忠;;行政权力重构背景下的强镇扩权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何刚;;话语的文化动力学[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徐静;;从语用的角度解析艾米莉悲剧命运的成因[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月宝;;从《生日宴会》里透视权力关系中的压迫现象[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肖惠萍;;《另一次死亡》的话语批评与反批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宏威 柳州日报社;略议诊治“机关话语病”[N];柳州日报;2009年

2 媒体人士 居鹏;传销的话语陷阱[N];东方早报;2011年

3 韩立勇(书评人);年度文化观察:草根话语与精英话语的空间嬗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 吴鹏;话语研究应具备中华文化气质[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彭恒军 曹凤月;重建工人阶级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南之默;话语断裂下的改革之难[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资深媒体人士 单士兵;没有官位却有关系[N];中国经营报;2011年

8 牛学智;散文话语、流行价值与文化风向[N];文学报;2009年

9 韩雪;公车频肇事,根在公车管理混乱[N];检察日报;2009年

10 刘振怡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拉克劳的“话语”认同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晓云;第二性的权力话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态及特征[D];复旦大学;2006年

2 李海萍;大学学术权力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帅;分权、制约与协调:我国纵向府际权力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灵燕;论企业内的权力关系[D];西北大学;2003年

6 于胜刚;权力·利益·规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从浩;中国大学行政权力的合法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从浩;中国大学行政权力的合法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艳;五四运动阐释史研究(1919-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羽;《生日宴会》中的权力和品特式话语[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永青;中国古代诗赋作品中的鹦鹉意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喻宛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5 夏亚非;刑事司法权力关系流变现象的宪政分析[D];湘潭大学;2004年

6 张唯;法庭话语中的权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訾媛媛;论刘震云小说中的权力意识和文化意识[D];安徽大学;2006年

8 侯艳芹;探求女性身份和自我救赎[D];吉林大学;2007年

9 谢艳丽;人物典范新闻报道的建构过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时立志;谁杀死了K?[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1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01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