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文学的“二重性”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彪;诗歌翻译:诗形、诗味、诗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王焰,郑贤贵;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刘露营;;异化、归化与翻译中的文化对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宋晓春;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董莉,张群;浅谈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吴波;译者地位边缘化成因及其对策初探[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7 农时敏;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词语及其对比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8 全红,刘颖;英汉文化差异和商务用语翻译[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9 刘夏菲;商标翻译的对等原则[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2期
10 何广军,柯文礼;文化融合视域下《红楼梦》的英译[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2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7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文静;《骆驼祥子》英译本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2 刘天伟;翻译的异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马彩梅;[D];西北大学;2000年
4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晓婷;[D];浙江大学;2004年
6 左瑞;英诗汉译的文学文体学视角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彭方;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牟丽;影视翻译——再创造的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朱海燕;以中国为例从历史角度看强弱势文化对译者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魏李隼;小说翻译中的文体学方法[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素红;;文学文本翻译的维度和角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2 金博雅;;浅析鲁迅的文学翻译目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3 谭佳;;“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会议综述[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4 庄小华;;中国翻译现代性变迁刍议[J];译林;2011年04期
5 梁琨;;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绍青;;从《论读书》走近王佐良[J];大舞台;2011年07期
7 申勇;;鲁迅与近代翻译文学[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8 马德生;;后现代语境下文学宏大叙事的误读与反思[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9 孙建光;;论文学作品译介的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10 王海莺;;探源冰心的翻译思想与特点[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涂兵兰;;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敏慧;;从文化身份的改变看文化的强势与弱势——以《丈夫》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生龙;;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毛泽东早期的文艺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7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杨治经;;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9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建;;从文学翻译中错位文化意象的处理谈起:翻译文学一定要保留“洋装”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锋;世界需要翻译文学[N];文艺报;2011年
2 记者程梦瑶;重新审视翻译文学的功能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宏甲;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上)[N];学习时报;2005年
4 王宏甲;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下)[N];学习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玉梅;中国书如何打破英美出版“天花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秦弓;应该重视翻译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王文元;纪实“纪实”[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乐黛云;中国翻译文学史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6年
9 刘卫红;回望近代文学翻译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马卫华;反恐时代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文学[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吴钧;论中国译介之魂[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庆元;《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胜强;从曾朴看翻译文学的创作和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狄东睿;从多元系统视角看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3 焦艳;转型期翻译文学的文化选择意向和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林玩凤;重评林纾和林译小说的文化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青青;近代翻译文学中的女译者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6 韩e,
本文编号:2602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0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