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中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论宣鼎《夜雨秋灯录》对《情史》的承续和创新[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栗亮;;从《罗刹海市》看蒲松龄的人生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宋瑞彩;;论《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小说因素[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7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朱万曙;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王柯;《三国志》语词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丽霞;;古文与骈文:在“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之后——从《光明日报》“百城赋”说起[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母进炎;;传播与接受——岳飞形象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嬗变[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9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官家辉;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4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1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