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国语》与韦注语言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00:34
【摘要】: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文学巨作,其语言具有先秦时期的风格特征。《国语》问世以来,许多学者为其作注,其中《国语》韦昭注是所有《国语》注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国语》注的最高水平。韦昭系三国吴国人,所作《国语》注中的语言具有三国时期的鲜明特征。本文将对《国语》原文和韦注作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对比,研究从上古时期到中古时期的语言发展演变情况。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研究的对象、现状及意义,包括韦昭生平,主要作品、《国语》韦注的研究现状及意义,强调本论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国语》原文与韦注的词汇对比研究。从甲骨文开始,汉语词语复音化现象就开始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复音化现象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的主导形式而被广泛关注,先秦作品和后代作品在词汇方面的最大发展就体现在复音词上。本章就以复音词为研究对象,在对韦注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和数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数量、词性及词义上展开对《国语》原文与韦注复音词的具体比较,包括合成词和虚词两大类。 第三章《国语》原文与韦注的语法对比研究。一种语言在历时比较中,词汇的更替演变是最快的。语法相对于词汇而言,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内部中词汇的发展变化,语法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上古汉语发展到中古时期必然发生许多变化,其语法或存在或消亡或演变。本章将对《国语》与韦注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从表特殊动宾关系的形式标志词出现,词组结构逐渐明晰,关联词语变化,省略成分减少,词序变化,被动句式变化六个方面揭示出上古时期到中古时期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情况。 第四章结论。从《国语》到韦注,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发生了变化,复音词大量增加,词性丰富化程度增强,语法结构越来越明晰化、合理化,反映出了汉语从上古时期到中古时期的发展演变规律,体现了汉语发展的经济化、精密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程湘清;试论上古汉语双音词和双音词组的区分标准[J];东岳论丛;1981年04期

3 陈灿;《国语》韦昭注词语商榷[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徐朝晖;《国语》韦昭注语法得失[J];古汉语研究;2000年04期

5 徐朝晖;;《国语》韦昭注札记[J];古汉语研究;2006年04期

6 周生亚;《世说新语》中的复音词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2期

7 何山;;韦昭《国语注》的语法观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8 李仕春;;《战国策》复音词的统计与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俞志慧;;《国语》韦昭注辨正[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唐元发;;汉语复音化成因再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钟海军;《国语》复音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婷;《国语》单音节同义词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殷静;《尔雅》郭璞注的并列复合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于为;《吴越春秋》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静;《国语集解》校注探微[D];南昌大学;2006年

6 孙园园;《国语》韦昭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洪帅;赵岐《孟子章句》复音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王雪琦;《国语》与韦注单音词对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永刚;赵岐《孟子章句》句法精密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9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39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