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史记正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14:05
【摘要】: 张守节是《史记》三家注作者之一,他评《史》《汉》,诠众训,释而作《正义》,价值很高,对于研究《史记》来说其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从《正义》引书、训诂、地理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正义》的引书方面进行研究,张守节在注释《史记》时不但继承前代《史记》注家之大成果;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其它典籍之相关注解,引用了二百多种典籍对《史记》加以注释,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使一些书目得以流传下来。由于字数原因,本文只将《史记正义》所引用的现今已亡佚的书籍按经、史、子、集进行分类,并对这些书籍作了一一提要,介绍作者生平,成书年代,书的流传情况以及后人对该书的整理。使读者可免于翻检而从此文中看到这类佚书的大致面貌。其次,在训诂方面的研究。基本上网罗了训诂的方法和内容,包括标音,训释词语、案断句读、诠释句子,训释名物、典制等等;在标音方面,对《史记》中《正义》的音注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将张守节注释《史记》时采用的标音方法归纳为直音法、反切法、比拟标音法、标如字法、四声法、叶音法、组合标音法七类。并对其在训释词语、案断句读、诠释句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再次,《正义》地理类注释特色鲜明,成就较高,《正义》地理类注释内容丰富,将张守节《正义》地理类的注释内容化分为15类,对每一类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以充足的例证对《史记》中地理的沿革进行了研究。本文即试图从引书、训诂、地理方面对《正义》作一较全面的探究,以明其在史学上的巨大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刚;宋玉赋——《高唐》、《神女》二三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庞天佑;论晋代的史学与政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刘方玲;唐初文学馆与储位之争的关系论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赵彩花;《史记》对“《春秋》笔法”的渊承与创新(下)[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应三玉;试论《史记》三家注的价值及其影响[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3期

8 段珂;《诗经》中秦风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9 王萍,阎庆国;荀悦道家思想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马予静;;西汉文章两司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考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宏岐;;“宝鸡”名称的几个问题[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范泊静;;训诂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李相正;张剑光;;钱大昕研究两《唐书》的成就[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马予静;;西汉文章两司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考论[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洋;阐释与重构—《韩非子》研究新论[D];浙江大学;2004年

6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俊松;《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苏辉;秦、三晋纪年兵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潘定武;《史记》写人成就探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玉华;南朝宋、齐皇室内讧现象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铁峰;秦国富强及东并六国之地理环境条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杜永梅;两汉之际的史学[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崔芸;《史记》“三家注”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丁致中;《史记》《汉书》校读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永吉;《史记》纪表校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2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42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