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正义》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刚;宋玉赋——《高唐》、《神女》二三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庞天佑;论晋代的史学与政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刘方玲;唐初文学馆与储位之争的关系论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赵彩花;《史记》对“《春秋》笔法”的渊承与创新(下)[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应三玉;试论《史记》三家注的价值及其影响[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3期
8 段珂;《诗经》中秦风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9 王萍,阎庆国;荀悦道家思想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马予静;;西汉文章两司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考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宏岐;;“宝鸡”名称的几个问题[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范泊静;;训诂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李相正;张剑光;;钱大昕研究两《唐书》的成就[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马予静;;西汉文章两司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考论[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洋;阐释与重构—《韩非子》研究新论[D];浙江大学;2004年
6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俊松;《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苏辉;秦、三晋纪年兵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潘定武;《史记》写人成就探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玉华;南朝宋、齐皇室内讧现象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铁峰;秦国富强及东并六国之地理环境条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杜永梅;两汉之际的史学[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崔芸;《史记》“三家注”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丁致中;《史记》《汉书》校读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永吉;《史记》纪表校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2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4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