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冯梦龙的文化行为与文化人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2:16
【摘要】:本文选择从编辑出版活动、结社交友活动和政治活动的角度来研究冯梦龙的文化人格,在考察冯梦龙文化人格形成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探讨冯梦龙的文化行为,,以求大致测定其文化角色与文化定位,并进一步探讨冯梦龙游走在情理之间的矛盾心态及其“晋人风度汉循良”的文化人格。 在出版业空前繁荣的晚明,冯梦龙以开放的心态和不畏攻讦的精神,采取了具有近代色彩的编辑方式,编刊了大量通俗文学作品及迎合市场需求的杂记经史著作,表现出独立的人格。他的情教思想既是大胆反叛的新锐力量,又充满道德说教的腐朽气息。 冯梦龙所结交的人物情况很复杂,既有色艺双全的妓女,也有放浪不羁的风流才子;既有耿直磊落的名士显宦,也有潦倒不得志的文人。他们与冯梦龙或有相似的生活经历,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在文学造诣上相互钦佩,或在人格魅力上互相吸引,在做人和做学问方面深深地影响着冯梦龙。 冯梦龙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晚明,虽然才华横溢,饱读诗书,但却屡试不中,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陷入窘境。纵然以畸人、狂士自居,蔑视礼法,在放诞的生活中沉湎声色,追求享乐。可一旦有机会,他还是选择了出仕为官的道路。到了明末国难当头的时候,高度的社会责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杨天强;;义与忠孝的悖反——“三言”中过度友情叙写及其原因探析[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年00期

2 张莉莉;;《山歌》的音乐性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黄亮;;《太霞新奏》用韵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黄伟亮;;杜十娘爱情悲剧意蕴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田华;;冯梦龙《挂枝儿》成书时间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傅承洲;;冯梦龙与苏州派剧作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慧;;冯梦龙的音乐文学思想[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高沁;;《占花魁》《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创作差异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9 庄群英;李新庭;;英国汉学家西里尔·白之与《明代短篇小说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王云飞;;浅谈街巷文化[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华;李秀斌;;试论海洋文化行为及其社会学本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何刚;;话语的文化动力学[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朱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与袁行霈先生商榷[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维新;;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原动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浅析[A];江海直达船舶驾驶技术与安全管理论文集[C];2008年

5 杨欢欣;;“三言”中的妓女形象探析[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莫钊成;;读书札记二篇[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夏朝国;;校务公开是充满智慧的校园文化行为[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段江丽;;理学与《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说教[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刘铁峰;;从明代小说看明代城市手工艺制作的水平及其商业化[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龚维忠;;论作为社会文化行为的编辑之责任[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5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滕卉荣;冯梦龙(三)[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练玉春;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要理性引导青年的文化行为[N];光明日报;2011年

3 滕卉荣;冯梦龙(二)[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4 腾卉荣;冯梦龙(一)[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5 腾卉荣;冯梦龙(四)治官如治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6 丁维先;文化行为与社会责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7 乔修峰;美国学者谈冯梦龙“三言”翻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王树培;我国最早提出节制生育的人——冯梦龙[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9 常江;收藏是一种文化行为[N];北京日报;2007年

10 丁国成;读点“明歌”[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育珍;《墨憨斋定本传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源熙;《情史》故事源流考述[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贤珠;《平妖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刘召明;晚明苏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定宝;凌o鄢跹芯縖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6 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7 刘果;“三言”性别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宇辉;“唐伯虎点秋香”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申明秀;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流变及地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梁苑;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晗曲;冯梦龙的文化行为与文化人格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张三;从《情史》看冯梦龙的情学思想[D];湘潭大学;2004年

3 张媛婷;从“三言”看冯梦龙思想的复杂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小龙;冯梦龙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悦玲;冯梦龙“情教观”辨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岚;重负之下的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海;冯梦龙编辑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潘艳;从“临川四梦”到冯氏“三言”[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志英;冯梦龙的情教思想及其在“三言”中的体现[D];宁夏大学;2005年

10 石佩芝;冯梦龙通俗文学观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8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48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