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都市文学中“自恋”与“自虐”意识批判

发布时间:2020-05-09 11:37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都市文本中女主人公“自恋”与“自虐”倾向大量出现。对于这种现象,一些学者在进行女性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时有涉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对这种现象(包括对其文化、心理成因以及具体表现与衍变)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更缺乏对“自恋”与“自虐”这两种看似相悖的意识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脉络的梳理。 “自恋”与“自虐”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都市文本中的频繁出现,是具有多重成因的。其中,既包括文化、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与外在条件的刺激密不可分。可以说,这种现象包含和整合了诸多文化事实,它是各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在女性身上的投射,也是女性对整个外围生存环境做出的积极回应。同时,这种现象还具有深刻的文学史意义。它既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又折射出了女性文学在都市大背景下艰难突围后又重新陷落的困境。它既展现了女性表达自我的一种突围方式和存在状态,又昭示着女性难逃“被看”的历史宿命与无赖。 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将主要从文化、心理和时代环境这几个方面解读“自恋”与“自虐”这两种意识的成因和表现方式,并对此前一直被理论界所忽略的这两种意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脉络作一个梳理。并且,借助于对这种现象的批判,本论文将试图继续探讨女性写作在“自恋”与“自虐”之后将向何处去的重大课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爱娟;徐坤:以游戏的方式追问存在[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2 祁丽岩;新生代作家小说创作的个人化倾向[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陶祝婉;论《聊斋志异》中的悍妇与妒妇形象——从女权主义视角的观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4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周海燕;关于“集体责任”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李洁;“粉领”阶层——社会存在与自我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李璐;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邢以丹;;爱的理想、困惑与解答——论林真理子《只要赶上末班飞机》和《京都行》的文学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汪美琼;;《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刘子敏;;论小说《紫颜色》对三角关系模式的新诠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棉月;;贵州农村妇女的社会性别与自我保护意识[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3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郭其友;中国经济主体行为变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刘雪岚;超越文化[D];厦门大学;2000年

6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s,

本文编号:2656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56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4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