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色彩

发布时间:2020-05-09 20:16
【摘要】:颓废源起于一种悲观的时间意识和对人类非理性存在本相的探询,其精神根源是整体性意义图式的破碎,这种与现实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使它具有了审美现代性的某些核心要素,尼采甚至将其作为现代性本身来加以理解——包括对其中精神病态的深入剖析。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重要事实是,现代性哲学思潮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历经复杂演变之后,颓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门类具有了某些独立的审美品质和特征。 1920年代是中国现代性真正开始生发的时期,颓废意识随西方世纪末思潮涌入,经过本土文化过滤后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呈现出自己的色彩。本文主要从主题意象和审美趣味两个层面对此进行分析,力求揭示转折时代文学对普通人生存际遇和生命体验的表现深度,及其某些独特的美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新良;论茅盾文学创作中的颓废色彩[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6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56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c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