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佛学
发布时间:2020-05-11 10:10
【摘要】:《苏轼与佛学》这篇论文主要从佛学的角度审视、研究苏轼其人和他的文学创作,探讨和揭示苏轼与佛学的密切关系,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苏轼思想及其文学创作,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与佛学的关系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苏轼一生与宰相无缘,却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生长于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他自幼生活的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相去不远,距著名的乐山大佛更近。处在峨嵋佛教文化圈内,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十分浓郁,其父其母其弟其继妻都信佛,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在青少年时代,天性慧敏的苏轼就表现出亲近、喜好佛道的趣向。初仕凤翔时,他在同僚王大年的引导下习佛学而喜佛书,对维摩大士心向神往。苏轼一生漂泊无定,迹履所到之处,他都要遍游佛教寺庙,广交僧侣禅师,颇受薰染沾溉。苏轼大半生处在北宋党争的旋涡中,满肚皮的不合时宜,使他与当政者多有抵忤,政治上屡遭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失意,苏轼更“得意”于佛学禅宗。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参合融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自号东坡居士,曾经常到佛寺焚香默坐,自我反省,有过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体验和感悟。总之,苏轼习染佛禅日久弥深,具备了较高的佛学修养。 苏轼以笔砚为佛事。在其浩瀚无涯的文学海洋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或驱遣佛禅事典、或采摄佛经语汇、或点化佛学义理而为之,渗染着较浓的佛禅趣味,已构成其文学创作气象万千及大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类作品,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简单地看作偈颂文字而大加贬斥,更不能以枯燥为由而一笔勾销。从总体上看,这些篇什并不是专为宣扬佛教经义而构制的宗教传单,而是从一个侧面记录、反映作者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因此,从佛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58298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崔文彬;;试论苏轼的排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潘建伟;;自我说服的旷达:对话理论视野中的苏轼“旷达”形象问题——兼谈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中西文化观[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树海;李明华;;略论苏轼早期对佛教的接受[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杜伟强;;苏轼与禅宗——以苏轼为朝云所作诗文为切入点[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燕飞;苏轼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阮延俊;论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尚雪红;东坡词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宫波;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衡蓉蓉;苏轼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甘;苏轼记体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明玉;苏轼贬谪期间书信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崔文彬;宋代士大夫与佛教[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迎;苏诗:归隐情结与意象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8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5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