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爱情悲剧的原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16:32
【摘要】: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对爱情文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试图运用原型批评方法,对中国爱情悲剧做一全面研究,即回溯到更原始更深层的传统文化之中,找出其原因,并探讨其现代变形及其背后的真善美标准,从而为转型时期的文化提供一点启示。 本文从造成爱情悲剧的表面原因出发,将爱情悲剧分为三类:一类是外界对爱情干预造成的悲剧,我且名之为“棒打鸳鸯”原型;一类是男弃女造成的悲剧,我称之为“始乱终弃”原型;一类是女弃男、移情别恋造成的悲剧,我称之为“嫦娥奔月”原型。 在“棒打鸳鸯”原型中,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但无情的外部力量将他们拆散,造成悲剧。它包含着四个情节阶段:男女相爱——棒从天降——劳燕纷飞——幻化结合。本文认为该原型之所以在我国古代产生,从文化上看,是儒家礼教的扼杀;从社会上看,是强权意志的摧残;从心理上看,是出自干预主体的嫉妒心理、偏爱心理和干预客体的愚忠愚孝心理。该原型在现当代又出现了不少变形,但与古代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少了“幻化结合”情节;“棒”由实变虚;干预的对象由子辈扩大到了父辈。 在“始乱终弃”原型中,,男女主人公开始时如胶似漆,但在女子人老珠黄后,男子往往借故把女子抛弃。它包含着四个情节阶段: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借故抛弃——女子反抗。本文认为该原型之所以在我国古代产生,从文化上看,是男尊女卑观念的产物;从社会上看,是男子人生追求中的必然选择和门当户对观的潜在影响;从心理上看,是出自男子的疑心和女子的认同心理。该原型在现当代也出现了不少变形,与古代相比,也有了一些变化:少了“女子反抗”情节;男主人公由十恶不赦、忘恩负义之辈变为良心尚存、悔念交加之人;对于男弃女的原因也越来越忽略男子的道德问题,而将它归结为经济、阶级问题或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在“嫦娥奔月”原型中,女子主动地离开了男子,去寻找新的爱情、幸福的生活,但遗憾的是,她们依然想找一强有力的依靠,以致走入了死胡同——冰冷的“月”中,酿成悲剧。它包含着以下情节阶段:男女有隙——女子奔“月”——月中悔过。本文认为该原型之所以在我国古代产生,从社会上看,是为了适应社会对淫荡的批判;从 心理}几石,是出自男性作者的意淫和歧视,心理。该原型在现当代也出现了不少变形, 与占代相比,也有了一此变化:现当代的“嫦娥奔月”更为卞动:悲剧意味得到了很 大的消解;女子抛弃男二r的理山越来越多元化,不再仅限一J几碑比的原因。 另外,我们透过这二冲!,原型还发现:在“棒打鸳鸯”原型中,男女主人公都还处 在外力比迫,1,,不过他们]I=始有了做“人”}、勺意识,在挣扎着追求人的权利;在“始 乱终弃”原型‘!‘,男r已获得了做人的资格,但女一子还处在男性统治!、勺深渊之,卜,在 苦苦挣扎;在“嫦娥奔月”原型中,女主人公在大胆追求做人的权利,惜乎依附意识 的存在,没让她们成为真正的人。 山此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条妇女解放之路:作为妇女,一首先必须跟男一子一道反抗父 权,争得做人的资格;其次必须反抗夫权,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最后还必须超越 自我,{旭弃依附思想。只有这样,刁‘能成为真正的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玲玲;民间离别情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赵丹;嫦娥母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晶;杜十娘故事的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4 张静;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8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58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e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