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思潮中的表现形态

发布时间:2020-05-16 03:02
【摘要】:民间文化不仅是作家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而且还蕴含着创作主体的情感指向与价值立场。文学发展史证明,民间文化既是制约文学思潮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时也是考察文学思潮运行轨迹的重要视角和领域。论文从宏观的角度揭示出在当代历史中,随着时间的推进,民间文化与启蒙文化、代表国家意志的主流文化三者之间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在这种整体格局中,我们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具体文本的分析与阐释,勾勒出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思潮中的表现形态。 论文从整体结构上分为四大部分,首先在绪论中,依据陈思和先生的观点,对民间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作出界定,以此作为本文学术观点的理论支撑。接着对“五四”以后的文学思潮中有关民间文化的各类形态作出简要的回顾和论述,从而为进入本文的主体进行铺垫与过渡。在论文的第一章中,主要考察从1949年到1978年间将近30年的文学状况,重点论述前17年的文学。我们认为该时期的民间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下,以散在的、碎片的形式潜藏在政治话语里。通过对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作家代表作的分析,呈现出表现农村题材的小说中所蕴含的民间景观。同时,在对几部战争小说的阐释中,,发掘出民间文化的美学价值。在这一章中,还对文革时期样板戏中所潜在的民间文化的隐形结构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在第二章中,就1978年至1989年间的文学创作中所出现的民间文化由发展到繁荣的景象作出较为详尽的论述。由于政治文化控制的相对宽松,民间文化得以崛起,最初表现在一批作家的创作中,然后到以汪曾祺为代表的乡土文化小说中开始富有了真正的民间意蕴,此后到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中,才真正从边缘的民间社会中呈现出与主流意识形态迥然有别的价值观念和自由自在的美学风格,同时也不回避民间社会中良莠混杂的形态,由此,构成了民间文化的绚烂与繁荣。在第三章中,主要就9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所出现的民间文化的新动态作出描述。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家从社会中心退却到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来祥;新中国美学50年[J];文史哲;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2666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66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