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汉晋间文人社会地位的变迁与文学演化

发布时间:2020-05-19 19:21
【摘要】: 文学自觉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魏晋更因为是文学质变的明显期而被加以强调其开创性的特征。因此学术界对于它和以前文学发展过程的联系不是很注重,因而对其的研究也就不很充分。本文试图从汉晋间文人地位变迁的角度,同时结合政治、思潮的变化、来探讨文学演化,从而更清晰地展示魏晋文学自觉的形成脉络。 全文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写汉代文人地位的差异与文学多样性。其时文人多以文学侍臣面貌出现,创作表现为润色鸿业。但是随着人身依附的加强,“士不遇”主题得以凸显。随后社会上出现了颠覆儒学的思潮,鸿都门学的出现使人们的文学观念发生转变。思想观念的解放与转变,预示了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第二部分写建安时代文人地位的变迁与文学自觉。这一时期统治者提出了文章经国论,极大地提高了文人和文学地位,反映在创作中即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第三部分是两晋文人的寒士悲鸣与文学演化。魏晋易代之际,文人处于政治高压下,其作品充满忧生之嗟,哲理化倾向明显。太康时期文人成了清流侍从,文坛出现拟古风气和追求形式技巧的倾向。这种追求唯美的倾向对南朝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本龙;;殊途同归:曹丕与曹植文学价值合流论[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钱志熙;;论阮籍《咏怀诗》——组诗创作性质及其主题的逻辑展开[J];东方丛刊;2008年01期

3 林小云;董仲舒和他的《士不遇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踪凡;蔡邕与鸿都门学的汉赋观[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鲁红平;论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情结[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陈冰;论陆机的拟古乐府诗[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尚学锋;阮籍《咏怀》的生命关怀和抒情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胡国瑞;论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的文学地位[J];文学遗产;1994年01期

9 跃进;陆机创作之“繁”[J];文学遗产;2001年03期

10 高长山;;魏晋“文学自觉”的先声——蔡邕与东汉文坛的奇人奇书[J];学术交流;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2671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1355.html

上一篇:李翱年谱稿  
下一篇:袁中道文学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