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的民间立场
发布时间:2020-05-20 01:39
【摘要】: 民间意味着永恒。张爱玲作品的广受欢迎与其作品的民间走向密切相关。而作品的民间走向是始于作者的民间立场,本文试图从民间立场的呈现、民间立场的形成以及民间立场的倾斜等三个方面对张爱玲的民间立场作一必要考察。 张爱玲的民间立场渗透于她创作的方方面面,她的散文和小说,无不体现出极强的民间色彩,反映出极强的民间意识。这一立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以父母亲以及姑姑的影响最为重要。解放后,旧上海都市民间的不再,,使张爱玲完全丧失了精神和行动的自由。1949年,对当时政治语境所作的两次迎合性尝试——《小艾》和《十八春》的最终失败标志着这一立场的彻底倾斜乃至丧失。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671813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平原;黄子平;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民族意识[J];读书;1985年12期
2 陈思和,张新颖,王光东;张炜:民间的天地带来了什么[J];文艺争鸣;1999年06期
3 ;民间的意义[J];文艺争鸣;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2671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