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文艺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19:42
【摘要】: 丰子恺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他在漫画、翻译、艺术教育、旧体诗词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尽管历来对丰子恺的研究早在其作品问世之初期就已经开始,但是,综合其文学观、艺术观等理论上的阐述,以及其文学艺术创作,对他的文艺观作全面论述的文章尚不多见,这正是本文的旨趣和归依。 本文除前言和结语之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文艺创作是自然的,不期然而然的。本章重在论述其“自然而然”观,一方面表现在绝缘与有情化说,而其对文艺非功利性的强调则是出于对人生兴味的追求。绝缘使作者跳出了利害的圈套,聚精会神地欣赏事物本身的美,“有情化”则将感情移入于万象之中,化世间之无情为有情。对人生兴味的追求则是舒缓心灵、恢复被现代文明扭曲了的人性的艺术向往。第二章,文艺要反映生活。由上一章看来,丰子恺似乎变成了脱离现实,孤芳自赏、自斟自饮的艺术家,实际上,丰子恺还身体力行提倡文艺的大众化、现实化,提醒人们“大众化”、“现实化”并不是要求艺术家去屈就大众的口味和现实的客观状况,而是要去提升大众的口味和艺术地反映现实。第三章,文艺要反映人生的根本问题。面对人生的根本问题,丰子恺以他敏锐的视角,对多种艺术门类的娴熟掌握和体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自己也没有只停留在宗教的境界,而是自由地徜徉在艺术与宗教之间,以出世的思想做着入世的事情。第四章,多样的统一。丰子恺以宗教家的情怀和艺术家的热情力图“以理想之美改现实之恶”,使人生成为艺术的人生,使艺术成为人生的艺术。 丰子恺将生性所具的多愁善思的禀性,对思想的敏锐的捕捉和表达能力,对时间的无始终和空间的无边际的惶惑,对人间现世的丑陋和生命存在意义的探根究底等交融在一起,最终以出世的思维淡化了生活中的丑恶,凸显了崇高而淡远的美。而他的文艺观也因为宗教情怀消除了观点之间的矛盾而由此得到了圆融具足,为我国的文艺思想留下了宝贵而丰厚的遗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206.7;I206.6
本文编号:2676503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206.7;I206.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廖静爱;用艺术为心灵加“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茸茸;论丰子恺自然漫画中的生命意识[D];西北大学;2011年
3 姜琳;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进桃;人生边上的静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嘉;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论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6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