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曾朴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20-05-26 09:41
【摘要】: 曾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一生横跨了创作、翻译和文学出版活动等诸多的文学领域。 梁启超等出于“新民”的需要,因高度评价小说的启蒙价值而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文学价值观。但他以小说在社会变革中的功利性作用作为衡量小说价值的尺度,体现出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性特征。作为反拨,王国维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学自己之价值”在于审美,是一种“无用之用”。这两种现代性文学价值取向都对曾朴造成了重大影响。 曾朴对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自觉性。就创作活动而言,表现在对《孽海花》写作旨趣、白话语言与“东亚病夫”的小说署名;就翻译活动而言,曾朴不仅注重翻译对象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也注重接受群体的广泛性,并力求把这三个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文学传播活动而言,曾朴明显地经历了一个由注重文学的社会功用性转向注重文学自身整个领域的建设这一变化过程。 更为难得的是,曾朴还力求把他对文学的认识与理念有意识地进行理论化表述,以理论话语来阐释自己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是强调文学的启蒙与革命价值;二是逐渐认识到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一个主要领域,具有独立自足的价值;三是提出“群众的文学”观念,用以在理论上调和前期与后期的文学价值观。 曾朴由早年启蒙与革命的文学价值观彻底转向文学自身,更多着眼于文学自身内在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可以说是以其毕生的文学活动与理论思考完成了文学价值取向的现代性转换。 在中国传统文人社会角色的现代转型中,与梁启超、王国维、鲁迅、李伯元等人相比,曾朴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所反映出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是曾朴从事的文学活动从创作、翻译到传播,是全方位的文学活动且影响巨大;二是曾朴的人生历程在中国现代社会早期的职业文人中极具代表性:三是曾朴经历了一个由注重文学功利性到注重文学自身独立领域的显在变化过程,相当突出地体现了早期职业文人社会角色转型的艰难与困惑;四是作为早期的职业文人,曾朴更多地保留了前期的理想主义精神,因而更具有早期职业文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赵晔;;论《聊斋志异》中的龙虎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熊文斌;;寓于《婴宁》中的三大悲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4 杨士钦;;试谈《聊斋志异》中的“士人从商”[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5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6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贺根民;;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范方俊;;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两次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常江;;旅游写作学:新学科构建条件与要点[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5 毛翰;;新诗格律化的冷思考[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松柏;;《宋江演义》是连接宋江等三十六人故事与《水浒传》必不可少的链条[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8 俞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假说[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9 高玉海;;《水浒传》续书面面观[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10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秋s,

本文编号:2681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81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6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