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40年代的张恨水

发布时间:2020-05-27 01:55
【摘要】:张恨水研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一方面,张恨水作为通俗小说的大家,在中国文坛上轰动一时,妇孺皆知。因其创作数量的巨大和作品质量的优异,张恨水的创作很早就引起了研究界的注意。而另一方面,又因为张恨水是通俗小说作家,所以张恨水小说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以及张恨水文学创作的研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尽管通俗文学界一直公认张恨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代表作家,但张恨水的研究却始终停滞不前。 这种停滞不前直接导致了张恨水研究始终缺乏深入性和全面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张恨水40年代在重庆生活时期创作的研究的匮乏。40年代是张恨水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作家的思想,还是作品的风格和主题与前一阶段比较都发生了非常巨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的原因和复杂性在张恨水研究中很少被提及和仔细推敲,这个时期的研究就目前而言只是在张恨水的评传性研究中被描述,或者是谈及后期作品是被提及,缺乏深入性和深刻性。40年代转变时期研究的忽视使张恨水研究的成果始终停止在前期《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时代,而无法真正理解张恨水40年代、50年代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本文力图从张恨水40年代的文学创作入手,梳理张恨水的40年代的生活历程,从作家的生命体验、新文学的影响、作家小环境的作用几个方面仔细分析张恨水40年代文学创作所发生的巨大而复杂的变化,试图还原出作家身处的真实环境,整理出作家精神变化的轨迹,探讨解释张恨水40年代创作变化的深刻原因。 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能够突破张恨水研究中的瓶颈,另外,还能通过一个通俗文学作家的研究例案,重新认识在漠视通俗文学研究的同时被遮蔽掉的许多重要问题:比如通俗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新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通俗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6

【同被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向远;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易国定;郁达夫的“自我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之比较[J];东北亚论坛;2004年03期

3 乐黛云;;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J];东方论坛;2007年02期

4 王一彬;张恨水的文学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方长安;中国近现代文学接受日本文学影响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期

6 范志强;不应忽略的女性形象——从张资平小说《苔莉》《红雾》谈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马云;端木蕻良与萧红创作的相互影响[J];河北学刊;2001年01期

8 闫秋红;论东北作家群抗战小说的复仇主义精神[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李卉;论老舍抗战时期的通俗文艺创作[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郑春;试论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精神探寻[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景雷;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慧;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军;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再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82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82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