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三国吴地文化与文学

发布时间:2020-05-28 06:00
【摘要】: 孙吴时期的文化与文学,继承了两汉以来江南文化与学术的发展成果。文章首先根据史料的记载,将两汉江南的学者和文人进行了钩稽和分析,以此明晰孙吴的学术和文学发展背景;接着概略性的描述了孙吴学术活动的规模、范围和频率,又排列了孙吴时期的学术著作目录,据此描述了孙吴学者的学术领域和成就。 孙吴文学的成就虽不如曹魏,但文人的规模较大,尤其到孙皓统治时期,文人集聚,可谓彬彬繁荣。文章以卒年为序将文人列表排列,并罗列了具有文学特色的作品。孙吴的文学活动也颇可考见,参与者既有最高统治者,也有普通士人,同时与魏蜀也有文学交流的记录。文章最後从文学因素和非文学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孙吴末期文学繁荣的原因:文学因素是文人编集的普遍、文人规模的扩大、文学作品的增多和文学活动的涌现,同时孙吴的文学观念已经发展,文体辨析观念清晰,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批评屡屡可见;非文学因素有江南的和平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江南文化学术传统的滋养和孙吴时期中原士人的南下所提供的中原文学的先进经验。 文章还指出孙吴的乐府是孙吴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纽带,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又预示了民间文学的兴起。民间文学的滋育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时就影响到宫廷和文人的写作,尤其对东晋刘宋的吴歌西曲有影响。吴亡後陆机退居的十年,他在孙吴五言诗歌的瘠土上通过模拟汉乐府与古诗,学习民间谣谚,也可能吸收了当时中原诗歌的营养,不仅促成了孙吴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而且以自己的成就昭示了它的成熟。 综而言之,正如曹道衡先生判断的那样,到了孙吴末期,吴地的文学成就已经很高。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昌盛;挚虞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雪莲;东吴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戴智恒;三国蜀汉文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4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84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