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杨朔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中的朝鲜形象

发布时间:2020-05-31 05:50
【摘要】: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独具特色的领域,它主要研究的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本文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对杨朔抗美援朝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通讯、特写、小说)中的“朝鲜形象”进行分析。这一“形象”涵盖了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方物形象、以及词汇与套话塑造的形象等诸多形象,论文主要对这些形象逐一进行分析研究与概述,试图以此来挖掘形象本身内涵及启示意义,探求“自我”与“他者”的对应关系。笔者也想通过此次探索,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进行一次实践。 论文分五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涵,当前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的主要课题。另外,对杨朔作品中的“朝鲜形象”进行了阐释,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抗美援朝文学、论文中“朝鲜形象”的内涵以及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接着进入具体作品分析部分,先是主要对杨朔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地分析,这里把人物形象分为“成长英雄”形象、志愿军战士形象、朝鲜军人形象、“另一种战斗”中的英雄和女性形象几大类,分门别类地对形象进行研究,就是试图挖掘出形象的深刻内涵及意义。紧接着第三部分,论文分析了杨朔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形象与方物形象。在自然景物形象中,分别分析了地理视阈与战争视阈下的朝鲜形象;方物形象则主要就富有异域特色的方物进行了分析。在论文的第四部分中,主要从作品中的语言层面出发,对词汇与套话构筑的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语言层面上形象的意义。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分析研究,总结出朝鲜形象的创作意义、文化内涵、启示及现今研究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绍利;论“十七年”的朝鲜战地文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丽娜;抗美援朝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9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89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