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江南鱼稻文化的诗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0:53
【摘要】:中国民族是一个诗性智慧特别发达的民族。在同一诗性智慧下,江南和北方却有着不同本质的精神生命。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的江南,选择了审美一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从诗性主体到审美意识,江南民族都受到它的影响,形成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本文试图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切入,努力去寻求在这一文化形态支配下的江南特色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理念,并受此深刻影响的审美趣味。江南诗性地理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确立,有助于这一范围内的群体形成相互认同的文化心理标准。在这种审美一诗性智慧的影响下,江南诗性主体形成了高度自觉的审美机制。同时,为了保证自身文化健康发展和延绵,江南诗性主体还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自我繁衍机制。具体到江南水利中来说,在对江南审美机能的发展上,这一特殊因素完全地展现了江南诗性主体的发达审美机能和自觉意识。因为江南水利除了它的直接功利目的外,它还有为人们营造幽雅审美环境,触发人类审美机能的非功利作用。江南水利营造的独立自由世界,更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一个水利设施的兴废,直接会影响到一个完善成熟的江南诗性主体圈的正常繁衍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西可;;诗意的栖居[J];星星诗刊;2011年08期

2 徐宝锋;;《礼记》伦理认知的诗学品格[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3 苏中;;谈审美态度的培育与生态人格的养成[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4 潘晓彦;;中国古代诗歌的当代人文使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亚旭;;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比较思维——一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前史的考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齐皓;;原始彩陶纹饰的符号学解读[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7 雷军林;;关于端午节文化意义的流变[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8 孟修祥;;李白与荆楚文化[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春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曹正善;;《论语》中的教育诗性智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殷平善;;论中医药学创造性生活动中的审美思维[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义 阮爱东;在历史人生中体验诗性智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中胜;重视对中国古代文论诗性智慧的探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姜耕玉;汉语诗性智慧:“源流”与现代活力[N];文艺报;2006年

4 王均江;何处是家园[N];文艺报;2006年

5 艾克拜尔·米吉提;在梦开始的地方寻找希望[N];文艺报;2010年

6 刘士林;在唐诗宋词中走上“回乡”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田子馥;南永前的人类学视野[N];文艺报;2008年

8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话剧理论家、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会长 田本相;中国话剧需要真正的创新精神[N];深圳商报;2007年

10 劳承万(美学家、教授);由非主流美学能引出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易晓明;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小勇;维柯教育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爱明;《格萨尔》口头诗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爱;江南鱼稻文化的诗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兴龙;诗性智慧视野中的《红楼梦》神话系统原型剖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袁法周;庄子寓言与诗性智慧研究略稿[D];宁夏大学;2004年

4 何炎晖;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性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英华;试析“诗性智慧”[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铁青;论叶燮的诗性智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志;论王阳明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叶淑媛;维柯及其《新科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黄强;维柯的诗学观[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刘义军;中国古代诗意论[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0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10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