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现代文学大家其编辑出版行为与文学活动的互动效应

发布时间:2020-06-23 15:07
【摘要】:编辑出版行为和文学活动作为文化生产活动里诸多因素中的二元素,它们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从文学的外部发生机制来看,作为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众多元素中最具活力的动力机制之一,现代编辑出版行为作为“外力”有力地刺激、推动了现代新文学的缔构,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而当这两者具体作用于社会群体时,任“若即若离”中,最能建构起“互动”效应,共同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即一批知名的现代作家学者积极参与编辑出版事业,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发挥这种互动合力的具体承载者。从文化发生层面来看,编辑出版行为刺激了每个文学作家的创作勃发,使作者的心理需求变为现实,同时有力促进推动了新文体与新文学社团、流派的诞生发展;反过来,为实现稿本价值的最大化,更好地推进本文学社团与流派的蓬勃发展,文学家们的文学创作又促使他们向编辑出版业渗进。从文化发展层面来看,首先,编辑出版译介行为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主旨创作风貌施以影响;反过来,他们稳定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编辑理念又对他们各自所编辑的刊物的特色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这些编辑家们带有主体性审美倾向的文化判断、选择,“发现”扶持了一个个创作主体,为文坛注入诸多新鲜血液;而同时,他们以文学身份介入编辑出版业,为他们树立强烈的作者意识奠定了基础。从文化的传播接受层面来看,一方而,这些大家们的的文学思想、创作方法通过自己编辑的刊物得到传播,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和知名度;同时他们带有拯救、启蒙、迎合等姿态,积极培育读者群体,为自己宣扬的文学思想找到了更多的知音,为他们的编辑出版开拓了广阔的市场,为后续编辑出版及文学活动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在这样一种互动合力中,文学活动与编辑实践实现了“双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漱渝;;萧三在苏联的文学活动点滴[J];新文学史料;1983年03期

2 谭运长;我看“形象”与“形式”[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2期

3 潘凯雄 ,贺绍俊;文学批评与艺术批评的多元组合[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3期

4 赖大仁;;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1991年01期

5 曹俊峰;;对文学观念的历史性考察[J];学习与探索;1991年03期

6 张孝评,高字民;从文学的存在方式追问文学的本质——杨立民先生《文学活动的多维阐释》读后[J];学术交流;2004年01期

7 周凌枫;大师何在,诗人何为?——后现代状态下的文学活动[J];文教资料(初中版);2004年Z1期

8 钱汝平;萧衍与梁代文坛[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9 钱建状;李本红;;宋室南渡与文化版图的重组——以宋代文人及其文学活动为切入点[J];江淮论坛;2005年06期

10 斯妤;;仅有物质生活是不够的[J];名人传记(上半月);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艳;;社会文化中的编辑话语[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4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高小康;;文化市场与文学的发展[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乔琛;;女子无仪,吾何仪哉——浅谈女性心理对方维仪文学活动的影响[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屈文泽;;论医学对郭沫若文学活动的影响[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6 任丽青;;“十七年”时期上海工人阶级文学的特点[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陈鸿祥;;瞿秋白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的光辉文学活动[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荒煤;;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10 古井喜实;;“郭沫若展”祝辞[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 副主席 书记处书记 陈建功;在周口市系列文学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N];周口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石一宁;一种回家的感觉[N];文艺报;2006年

3 子艺;晚年高缨文心犹壮[N];四川日报;2006年

4 郭国昌;文学·生活·创新[N];人民日报;2007年

5 蒲荔子 吴敏;百年欧阳山树永恒丰碑[N];南方日报;2008年

6 单小曦;现代传媒:文学活动的第五要素[N];文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傅小平;巴金等一批文艺家60年前书简面世[N];文学报;2005年

8 余义林;文坛喜迎十七大[N];文艺报;2007年

9 方宁;永久的纪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陶东风;网络与文学活动的大众化[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飞;“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3 高长山;蔡邕文学活动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军;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鸣;春秋时代的文学与文学活动[D];复旦大学;2006年

7 隋晓莹;陈独秀与中国新文学运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燕妮;城市与文学[D];苏州大学;2009年

10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志星;论现代文学大家其编辑出版行为与文学活动的互动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秀珍;论文学活动中的焦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万祥;清代两淮盐官文学活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袁丁;清代中后期淮安府文学活动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5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英丽;萧衍文学活动及其诗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金芹芹;文学传播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本东;重庆复旦大学作家群的文学活动考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碧丽;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化生活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建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性[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7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27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