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撞与交融:论奥林匹克文化与新时期体育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G8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斗寅;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交融——谈谈中国与现代奥运[J];体育与科学;2002年03期
2 高风华;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2年02期
3 王岗;从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吻合与差异探讨武术进入奥运会[J];体育文史;1998年01期
4 周立华;河南省普通高校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5 王晓青,吴钟权,姜秀英;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审视[J];山东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6 熊斗寅;〔奥林匹克教育讲座〕——第十一讲 奥林匹克文化与体育科学[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5期
7 蔡菁;太极拳与奥林匹克文化[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8 刘亚云;;论湖湘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06期
9 ;群龙聚首,共议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2005大会在京举行[J];文明;2005年07期
10 董辉;赵立;于振锋;;首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调查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天弘;;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熊幼松;;关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金维克;;从“法轮功”邪教的泛滥看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历史重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王海波;;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6 曾念福;;谈新时期农业县图书馆的改革[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马晓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A];第二届(2002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2年
8 郑重;;浅谈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9 解晨;;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的策略与实践[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齐国新;何青贤;;新时期小康文化建构谫见[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新;“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N];人民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薇;奥林匹克珍藏品巡展在筑开展[N];贵阳日报;2008年
3 记者 汪丹 孙_";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举行[N];北京日报;2006年
4 记者 周文丽 汪丹;第三届北京二○○八奥运歌曲征集评选活动颁奖晚会暨第四届北京二○○八奥林匹克文化节闭幕式举行[N];北京日报;2006年
5 肖春飞;传承奥运精神首届奥林匹克博览会将在京举行[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叶子;奥博会:感受奥林匹克文化之旅[N];中国贸易报;2008年
7 张小兰;第六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相约北京—2008”文化活动开幕晚会举行[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王慧芳;奥林匹克珍藏品将光临武汉[N];湖北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晓然邋金冰;第六届奥林匹克文化节今晚开幕[N];北京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颖余;乘着奥林匹克的翅膀[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海宾;冲撞与交融:论奥林匹克文化与新时期体育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兰雪梅;新时期我国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周彬;论新时期军校学员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松波;新时期统一战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河南大学;2009年
5 杨晓梅;新时期黄石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松林;论新时期民办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欣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徐峰;新时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思考[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璐;新时期我国受众调查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0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3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