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中国文学观
发布时间:2020-07-05 04:21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把白话文学有力得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地位,而在白话文学中心化的过程中,推崇最卖力、倡导最坚定的是胡适。对于白话文的倡导与鼓吹,胡适的确不是独一无二的开风气的大师。但他是一个最有系统,出力最大的一个推波助澜的领导人。有道是“时势造英雄”,在二十世纪初叶,中西思想、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观点激烈碰撞,自由争论成为一时风气,伴随先秦时代那股朝气勃勃、自由探究真理精神的复苏,胡适以“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享誉海内外,其形象至今光辉依旧。胡适的中国文学观主要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为全面理解和宏观把握胡适的中国文学观,本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胡适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一方面借助流变之方法,理清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演变轨迹,另一方面分析胡适之中国文学观形成的历史环境的预备,在这两个大的前提下,再分析其主观思想之预备,以期避免在胡适研究中时常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然后在近现代大的环境下,分析其文学观之核心概念:“白话”、“活文学”、进化论、自由主义、实验主义、易普生主义等及其相关概念的具体使用方式。在梳理各概念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对其文学观的理论构架,以避免目前单纯侧重其文学观形式的讨论,或偏向其理论基础的研究,还其文学观以本来面目。最后,对胡适之中国文学观进行价值评判,提出:胡适在吸收西方文化基础上对文学革命的倡导,借助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呈铺天盖地之势,由此形成的他的中国文学观,实乃当时中国之客观需要;胡适的文学观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不在于当时有多少人皈依其思想,有多少人反对其传播,而在于是否能够使更多的中国人改变其行文甚至思想方式,这才是胡适的中国文学观对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意义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742075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令辉;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胡适文学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2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4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