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东吴系女作家”研究(1938—1949)

发布时间:2020-07-17 16:05
【摘要】: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由特殊的历史条件所致,可谓新人辈出,佳作云集,尤其是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女作家,将这个异常敏感的时间段升华成为“五四”以来女性作品最为喷薄的重要时期。其中最优秀的当属今日已在专业研究领域与大众阅读层面都受到相当瞩目的张爱玲、苏青。随着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构成的进一步深入考察,更多早已如珠散落的女作家逐渐进入今日文化界的视野。包括施济美、汤雪华、俞昭明、程育真、杨t珍、郑家瑷等人在内的“东吴系女作家”便是当时曾经风行一时的著名女作家群体。 受来自于自身与时代的多重因素制约,她们在解放后数十年中一直没有获得重新“浮出历史地表”的机会。尽管如此,她们作为曾经与张爱玲、苏青等“同台献艺”的女作家,仍然被一些有心的文学史家和海派女性文学研究者投以注目。本文正是在已有的零星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东吴系女作家”这一概念模糊、作品分散、历史印象十分苍白的女作家群体进行系统研究。 全篇论文除导论之外分为上下两编,共七章,在辨析上海沦陷区特殊的社会环境基础上,展开对研究课题的审视与研究,希望能比较全面、深刻地探究这一女性作家群体的来龙去脉,为文学史填补一块小小的空白。 上编基本上属于关于该课题的外部研究,是整个研究体系的起点,并为下编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引入“东吴系女作家”这个在特定历史时期存在过的概念,厘清她们的成员构成、出现并且得名的原因。 第二章着重论述“东吴系女作家”崛起的文学风土,即独一无二的时空条件为她们的文学实践活动得以成功展开所提供的历史机遇。 第三章着重挖掘她们的成长背景和登上文坛、逐步成熟直至解放后销声匿迹的主要生活经历与创作道路。 下编是该课题的内部研究,是全篇的重点,致力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文学世界进行深入剖析,客观评价。 第四章主要对这个女作家群体有代表性的文学主题进行提炼和分析。 第五章主要对“东吴系女作家”的艺术美学风格进行分析。 第六章主要总结主要女作家截然不同的创作个性,从而揭示出这个群体趋于一致同时又充满多元元素的创作特色。 第七章为比较研究,把研究对象放在整个海派文学的范畴之内,通过作品主题、人物类型以及内在精神等诸方面的比较,凸现这个女作家群的特异之处,从而为她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海派文学内部找到客观的历史位置。 结语主要对全篇论文进行总结,提出这个女作家群在价值取向上的理想性,及其对今天中国文化界特别是女性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图文】:

年代


第七章为比较研究,把研究对象放在整个海派文学的范畴之内,通过作品主题、人物类型以及内在精神等诸方面的比较,凸现这个女作家群的特异之处,从而为她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海派文学内部找到客观的历史位置。结语主要对全篇论文进行总结,提出这个女作家群在价值取向上的理想性,及其对今日中国文化界特别是女性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并就此课题本身提出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方向。总之,本文应属于海派文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海派的名声从来没有好过”’,但随着现代性脚步的匆促向前,海派文学的复杂面目己日益被廓清。今日海派文学研究也属于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更多的作家逐渐被打捞出来,大多都获得了读者的欢迎。这说明海派文学持久的艺术感染力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褪色。如果本文能够为这项研究做出扩展研究层面和研究成果方面的微薄贡献,当是笔者写作此文最大的收获了。

养父母


图3:高中时代的汤雪华和养父母由此可见,经济地位的上升连带影响了她在家庭证明,她与整个家庭之间的经济关系。就目前所了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去世后继续和妹妹施济英一家住俞昭明也是一样,直到结婚组建家庭;程育真则住到自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也决定了她们不会像张爱玲文为生”的职业作家。作为业余作家,她们的创作必然带有与职业作家家迥异的特征。首先,写作只是一种业余爱好,一种是毫无压力的自娱活动,也就不会过多地考虑成果的偏重于表现自己的文学理想,抒发真实的内心情感。谋生手段,也就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和时间,去钻研者阅读趣味的写作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

作家,女作家


们大多就近取材于当时尚属希罕的女大学生生活,表现校园爱情、友情的集和少女对事业、婚姻的想象与恐惧,基本上是典型的“身边文学”,虽嫌却填补了这一空白题材,更自有一股真挚的青春气息贯穿始终:文笔稚嫩遍布其中的“新文艺腔”更显得十分生涩,但故事美丽缠绵、情感柔婉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们的弱点。她们的潜质获得了这些具有唯美倾向且颇具影响力的编辑如陈蝶衣、的大力赞赏,不仅在自己的刊物上尽量为她们的作品提供广阔的空间,还进行重点推介,不乏溢美之词,更利用推出“女作家特辑”、“女作家书样的机会大力宣传,使读者增加对她们的了解,密切二者之间的关系,再加姐作家”这一称谓本身就对市民读者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东吴系女作家”在新、旧文学的对接和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的互动中攀上了写作生涯的高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艳芳;《万象》通俗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管守文;东吴系女作家—施济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9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59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