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汉代文体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7:44
【摘要】: 汉代是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的一个重要的萌生期。在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背景下,汉代的文学创作和文体形态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除了汉代主体性文学赋和乐府之外,汉代还产生了大量的新兴文体,传统的文体类型在汉代也有了新变和发展。在现存的有关汉代文学的史籍和史料中,有许多对汉代文体进行评价的只言片语,对这些原始的文体形态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对我们认清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的发展规律是非常有帮助的。 汉代的文体类型众多,对这些文体的源流进行梳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汉赋和乐府作为汉代文学的主流文体,不仅创作数量繁富,在文体形态特征方面也具有鲜明的汉代特征。其余诸文体,有的在先秦的文体形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的则是汉代文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新创的文体。对这些文体形态的源流探索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各文体形态的起源及其沿革。 基于汉代文体形态在中国文体学史上的基础和开创性地位,本论文主要从汉代各体文学的产生的背景、表现形态、文学史意义等角度出发,对汉代的文体形态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以期对汉代文体形态的研究提供一些相关的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2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2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